一、喜马拉雅南翼山地
这是位于青藏高原南缘的一个自然地理区,由东喜马拉雅山和岗日嘎布
山脉主脊以南的山地和峡谷组成大高原的南斜面。它是我国东部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地带的西延部分,行政区划上主要包括西藏的察隅、墨脱、珞瑜、错
那、门隅及其以南区域。
东喜马拉雅山脉东端著名的南迦巴瓦峰冰川发育较弱。由于山体特陡,
雪线以上有效积雪面积不大,冰川以南峰为中心作掌状分布。岗日嘎布山脉
的东不日峰一带冰川较多,其中位于南坡的阿扎贡拉冰川是规模较大的海洋
性冰川。
古冰川侵蚀堆积地貌遗迹还较普遍,许多河流上游发育于巨大的古冰川
槽谷中。东喜马拉雅前山地带及察隅地区多平顶山岭,大多在海拔3,000—
4,500 米以下。与中、西喜马拉雅山脉相比较,这里山势较低而破碎,流水
侵蚀作用极为强烈,河谷深切、山崩、滑坡、泥石流比较频繁。宽谷地段洪
冲积台地、扇形地及阶地比较发育。
作为大高原的南斜面,本区迎向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降水充沛。6
—9 月降水较多,年降水量大多在1,000 毫米以上。东喜马拉雅山南翼及其
前山地带年降水量可达2,000—4,500 毫米,是青藏高原区最湿润的区域。
一般来说,海拔2,500 米以下的中低山谷地气候暖热,最暖月均温达18—25℃,最冷月平均气温约2—16℃,至海拔1,000—1,200 米以下即全年无
霜。从高到低,自然带的垂直分异十分明显。森林上限即海拔3,800—4,
000 米以上的高山带以高山灌丛草甸为主,其下为各种类型森林组成的垂直
带。暗针叶林带以冷杉林、云杉林为主,比较冷湿,其下有铁杉林、高山栎
类林、乔松林等组成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垂直幅度宽,
主要由壳斗科的栲、青冈等常绿树种组成。由于降水极丰、湿度很大,经常
云雾缭绕,具有“雾林”或“苔藓林”的特征。在察隅河谷地则由喜温暖而
较耐干旱的云南松林占据优势。海拔1,000 米以下含多种印度-马来成分的热带常绿雨林和半常绿雨林组成
垂直自然带的基带,林内有板根、老茎生花等现象,藤本和附生植物也很发
达。不同类型森林下化学风化和生物过程占优势,自上而下分布着山地漂灰
土、山地棕壤、山地黄壤和砖红壤性土壤等。
由于气候温暖湿润、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本区有西藏的“江南”,甚至
西藏的“西双版纳”之称。这里地势崎岖、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开发历史
较短,整个地区森林覆盖率约40%左右。除用材树种外,有许多经济林木和
珍贵特有树种,这里地势陡峻,森林对环境的生态效益突出,因而应有条件
地采伐利用,同时应设立自然保护区,在科学研究上价值尤为突出。
本区种植茶树已获成功,上限约达海拔2,500 米,其他如苹果、梨、桃
及一些亚热带果树和经济林木的引种和种植工作也有发展,低海拔处有柑
桔、香蕉等果木。受地形条件限制,本区农田面积有限,稍缓山坡也多垦殖
为耕地。作物可一年两至三熟,以水稻为主,尚有鸡爪谷、玉米、小麦等,
甘蔗也可种植。这里耕作方式落后,仍保留有粗放的刀耕火种,生产水平低
下。除高山带有牦牛放牧外,中、低山地以黄牛和瘤牛(驼峰牛)居多。
本文标题:喜马拉雅南翼山地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qingcang/942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qingcang/9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