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纪以来的地壳运动使古地中海撤出,喜马拉雅山崛起抬升。在1000万年前的上新世时,青藏地区平均海拔约1,000 米左右。具有热带-亚热带森林和森林草原的自然景观,后来整个地区大幅度地、有差别地强烈隆起,揭开了青藏高原自然历史的重要篇章。地理
青藏高原由于其高亢的海拔、巨大的面积、年轻的历史和独特的位置而形成一系列独具的自然特征。在全球的高原高山区域占有重要的席位,有人称它为地球的“第三极”。
说起极地,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北极、南极地区凛冽的气候和冰天雪地的景色。由于极地的长昼和长夜可持续达几个月之久,那里的日射条件非常特殊。在极地区域年平均气温低达—20——25℃,最暖月均温远低于10℃,那里分布着连续多年冻土,部分地区生长着苔原植被,而更多的地面则覆盖着皑皑冰雪。
人们把青藏高原视作地球的“第三极”主要是指它高峻的海拔及与之相联系的寒冷气侯。我们知道,北极地区以海域为主,那里气候严寒,海域中广布着常年不化的冰盖,还有不少浮冰和冰山漂流。而南极洲大陆面积达1,410 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 米,大部分为巨厚的冰雪所覆盖,其平均厚度可达1,700 米,被称为“白色大洲”。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 米以上,四周环绕着高大山系,高原上又绵延横亘着许多高山。如此挺拔的地势加上以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为代表的雪峰林立,成为举世无双的山原。海拔4,500 米以上的高原腹地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有大片面积最暖月平均气温低于10℃,这样寒冷的气候也只有地球的两极地区可以相比。因此,“第三极”的称号青藏高原是受之无愧的。
然而,青藏高原所处的中、低纬的地理位置,使它具有完全不同于南、北极地区的温度和水分条件组合,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的自然景观,如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和高寒座垫植被等,而有别于南、北极地区景色单调的冰雪世界。
据统计,整个地球上海拔3,000 米以上的高原、高山总面积达850 万平方公里,其中有将近四分之一,即约200 万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上。高地面积这么巨大使它完全不同于中低纬地区那些孤立的山峰或范围比较狭窄的山脉。后者受所在地区水平自然地带的影响强烈,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垂直分带的变化;而青藏高原则形成与众不同的自然区域,其内部有着独特的地域分异规律,体现出垂直自然带和水平地带的紧密结合。
根据气象学家的研究,如果没有青藏高原,西南季风气流将不存在,青藏地区的大陆性气候将越加明显,气候会变得更加单调,这一地区将处于亚热带、温带的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地带中。但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大地形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改变了它及其周围地区大气环流的形势,从而支配着亚洲季风的许多特色。高原冷热源作用的季节变化形成独特的高原季风现象,对东亚季风起着维持和加强作用并造成西风气流的分支,对我国西北干旱气候的形成和维持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都对亚洲东部,特别是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把青藏高原与其周围低地相对比,便可以看出它们之间自然景观的显著差别。青藏高原南部的印度阿萨姆平原为湿润的热带常绿雨林地带,而其北部却是极端干旱的亚洲中部的温带荒漠;高原东缘与亚热带湿润的常绿阔叶林地带相接,其西侧则毗连着亚热带半干旱的森林草原和灌丛草原地带。地处在这南北迥异、东西悬殊的中心的青藏高原腹地却有着独特的自然历史,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高原景观而为人们所瞩目。
本文标题:全球瞩目的“第三极”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qingcang/952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qingcang/9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