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生产以提供奶、肉、皮革和其他原料及使役为目的。
(一)牛种资源
国外牛种有:①荷兰荷斯坦牛又称黑白花牛(主要乳用);②英国短角牛(乳肉兼用);③瑞士西门塔尔牛(乳肉兼用);④英国海福特牛(肉用);⑤法国夏洛来牛(肉用);⑥印度摩拉水牛(乳用)。
中国牛种有:①黄牛,包括蒙古牛、延边牛、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和南方牛,主要用于役用和肥育肉用;②奶牛,中国黑白花奶牛,乳用;③牦牛,役肉兼用;④水牛,主要役用。
(二)世界养牛业
国际上有10个国家的养牛业比较发达,分别为印度、巴西、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以色列、新西兰、丹麦、荷兰和英国。根据FAO 1996年统计,牛存栏数印度、巴西居前两位,但单产水平较低。牛肉产量和鲜牛奶产量美国最高,达1135×104t和6 998×104t,而且生产水平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是世界上养牛最发达的国家。英国、以色列、日本、丹麦、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在养牛业的生产水平和人均产量上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世界养牛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提高养牛技术,提高生产水平。
(三)中国养牛业
养牛业在中国长期以来以副业形式存在。在农区,牛主要是耕畜;在边疆牧区,牛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中国奶牛业是在70年代发展起来的,肉牛业于80年代末开始萌芽,随后在局部地区出现规模型的经营方式。90年代,中国养牛业开始向规模型专业化生产方向发展,奶牛业和肉牛业都已发展成为农业中的重要产业。
1.奶牛业
建国初,奶牛头数很少,1957年统计的存栏数仅为16.0万头,到1963年奶牛总数达到40.0万头,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大城市郊区和黑龙江、吉林的牧区。1996年中国奶牛及改良牛头数发展到395万头,牛奶产量达583.8×104t。1996年单产水平为1476kg/头,世界平均水平是2035kg/头;中国每年人均鲜牛奶只有4.74kg,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80.85kg。
2.肉牛业
改革开放前牛在农区主要为役用,只有老牛、残牛才能屠宰以生产牛肉;没有专门肉牛品种,也没有肉牛产业。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量役用牛(主要是黄牛)转为役肉兼用或肉用。近年来依靠黄牛改良、提高牛肉产量和出栏率,并随着肥育技术和现代屠宰工艺的应用,为发展规模型专业化肉牛生产打下了基础。1996年中国屠宰2733万头,牛肉产量500×104t。牛肉在肉类中的份额由80年代初的2%上升到现在的8%,肉牛业正在逐步成为畜牧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
四、养马业
传统的养马业以提供役用马为主。在机械化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养马业是畜牧业中的主要产业,在国防及运输上起过重要作用,现代养马业逐步向多用途方向发展。
(一)马种资源
世界上最早的马种,主要有三种,即亚洲北部的蒙古马、中亚的阿拉伯马和欧洲的英纯血马。当今世界大多数马种,均有这三大马种的血缘。
中国马种资源由原种马、培育马种和引入马种组成。原种马,如蒙古马、河曲马、锡尼河马和鄂伦春马;培育品种,如伊犁马、三河马、铁岭挽马和关中马等;引入马种,如高血马、阿哈马、阿尔登马、顿河马、阿拉伯马等。
(二)世界养马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马匹地位很高。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高度发展,马匹数量迅速下降。70年代以后,数量又有起伏。美国的马匹由于赛马和其他新的需要,尽管其农业机械化水平很高,马的头数仍在增加。日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后,马匹数量锐减,所保存的马匹多为赛马,长期以来稳定在2×104~3×104匹。世界各国马匹数量变化反映的总趋势是: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动力代替马匹,马匹数一度下降;社会上马文化的发展,娱乐及体育的需要增长,马匹数又呈现不同程度回升;发展中国家马匹数大多稳定或略有增减。全世界马匹数量变化表明,马匹从单一役用变为多种用途,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变了马的利用方向。
(三)中国养马业
自20世纪初到1980年,中国曾引入优良品种以改良本地种,从而丰富了中国的马种资源。近20年来,由于农业生产中机械动力逐渐取代畜力,从而影响到养马业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变化,人们对马匹的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养马业开始由单一役用向多用途转化发展,包括肉用马、乳用马、竞技马和游乐马等。
本文标题:养殖业分类(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nongye/1157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nongye/11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