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大谋略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理大谋略 > 科学认知城市-世界城市发展分析(2)

科学认知城市-世界城市发展分析(2)

时间:2011-04-06 12:00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增长极
理论 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Perrour)在20世纪50年代所提出。强调投资应集中于投入-产出效益较好的部门,通过促进本部门以及相关部门的超前发展而导致全面的经济增长。一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区,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出现于一些增长点上,然后通过各自的渠道向外扩散,从而形成以增长极为核心,周边地区不均衡增长的地区性经济综合体,推动型工业所诱导的增长发源于推动型工业所在的地理中心。后来经过法国经济学家J.布代维尔(J.Boudeville)、美国经济学家V.尼科尔斯(V.Nichols)、A.赫希曼(A.Hirshman)等人的论证和发展,从而使增长极理论更具有实用性。
核缘理论 英国规划学家J.弗里德曼(J.Friedman)提出核心—边缘扩散理论,即将一定的地域空间分为“核心区”和“边缘区”,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不连续的、但又是通过逐步累积的创新过程而实现的。核心区集聚或扩散资源要素,引导或支配边缘区,谋求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其实质就是追求边际效益最大化,对有限的资源要素重新进行空间配置。
其他理论 (1)日本城市地理学家木内信藏、山鹿诚次和小林博的城市群理论,城市群发展过程的3个概念:大都市地区、大城市区、城市化地带。(2)P.哈盖特(P.Haggett)和A.克里夫(A.D.Cliff)的区域城市群空间演化模式。(3)I.库默斯(I.kormoss)和P.霍尔(P.Hall)对西北欧城市群和英格兰大都市带的系统研究。(4)加拿大地学者T.麦吉(T.McGee)对东南亚城市密集区的系统研究以及所提出的“城乡融合区”的概念。(5)K.林奇(K.Lynch)的构建扩展大都市模式。(6)J.弗里德曼(J.Friedmann)对城市等级体系的系统研究,并指出城市职能体系将成为跨国公司纵向生产地域分工的体现。(7)Y.范吉提斯(Y.Pyrgiotis)、K.昆曼(K.Kunzmann)与M.魏格纳(M.Wegener)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跨国网络化城市体系的研究。(8)J.帕佩约阿鲁(J.Papaioannou)的全球城市系统网络化发展模式。

大都市连绵带是城市化进入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大都市连绵带是由若干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的城市群体,是大都市区的空间联合体。大都市连绵带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最高、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域,它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西欧、日本太平洋沿岸、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大都市连绵带。

表5-6  世界六大都市连绵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都市圈 该城市群以纽约为中心,从波士顿到华盛顿,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城市。面积占美国的1.5%,人口超过6500万。
北美洲五大湖
都市圈 该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以及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该城市群与美国东北沿海城市群共同构成了北美的城市群。
日本太平洋
沿岸都市圈 又称东海道城市带,以东京为中心,从千叶向西,经过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到神户。下分东京、名古屋、大阪3个城市圈。面积占日本国土的6%,人口将近7000万,占日本总人口的六成。
英国都市圈 以伦敦为核心,以伦敦——利物浦为中轴线,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以及众多中小城市。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
欧洲西北部
都市圈 以巴黎为中心,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拥有40座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面积14.5万平方公里,人口4600万。
长江三角洲
都市圈 以上海为中心的,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苏州、无锡、常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等城市,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240万。

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规划学界开始对单中心的城市结构、即环绕市中心区进行规划布局的做法提出异议,促使城市多中心规划结构的应用和推广。许多国家对古城区古建筑的保护,对市中心区和重要商业街区的建设,对居住区构筑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注重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环境质量。许多国家的区域规划和国土整治工作有序展开。各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纵深发展,使城市规划成为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为防止低效益的过度城市化,控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的战略普遍受到重视。在大城市的空间形态上,封闭的单中心模式逐渐为开敞的多中心模式所取代。城市现代化过程显著加快,不仅包括城市的物化建设,还包括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新科技革命、现代技术法对城市规划与建设产生日益显著的影响。
国外城市发展对我们的借鉴意义主要包括:
一是注重城市规划,强调以人为本,公众参与意识很强。世界上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城市规划的制订,要经过城市规划专家、政府、规划委员会、广大市民等诸多程序,尤其是非常重视向市民公示等环节。在城市规划通过之后,必须按照规划严格执行,任何人无权擅自改动。城市规划的制订,强调以人为本,努力为广大市民创造各种方便,也非常欢迎市民参与和提出各种改进改进性意见。
二是城市规划布局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化,重点在于分流市中心区过于集中的各种职能。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规模逐渐扩大,在此情况下,市中心区的各种“城市病”愈演愈烈,并给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严重困难。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行之有效的手段是建设一系列的次一级的中心和卫星城镇,以分散中心区的多种功能。卫星城要求特色突出,与母城保持密切的联系。
三是注重改善城市交通,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强调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小汽车给城市发展造成多种严重的问题,比如尾气污染、交通阻塞、各种事故等。在经过长时期的探索之后,许多国家感觉到发展公共交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比如建设城市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大型公交车辆系统等,达到载客多、速度快、效率高、污染少的目的。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要建立高效率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
四是推行公司化的企业制度,落实到城市开发建设的一系列领域。我国的城市建设,政府的主要经营者,但往往投资有限,财力不足,而各方面的积极性却未能充分调动起来。可积极开展经营城市等运作方式,把城市作为资产来运营,在此过程中实现城市资产的良性循环和保值增值,也大力发动各方面的力量投身到城市建设中来。
五是打造良好的城市居住环境和发展环境。这方面的工作包括尽量保持城区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山体、水体、文物、植被等都要下决心保护好,尊重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老城改造过程中,对于历史文化价值突出的建筑要尽量整旧如旧,内部可进行现代化改造,但原有的文化外观需要设法保护好。城市的规划建设,要能够充分考虑到市民的各种需要,创造温馨宜人的生活环境和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
六是注重城镇与乡村的协调发展。在大部分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之后,城镇与乡村的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现代化的信息网络,以及各种各样的发达的服务业,大大缩小了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差距。居住在广大农村,同样可以享受到发达的现代文明。


  本文标题:科学认知城市-世界城市发展分析(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moulue/2669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moulue/2669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科学认知城市-世界城市发展分析(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科学认知城市-世界城市发展分析(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