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名冢揽胜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名冢揽胜 > 治洪之祖入禹穴--禹陵(2)

治洪之祖入禹穴--禹陵(2)

时间:2012-08-29 12:09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在禹庙的东侧有窆石亭一座,中设略呈圆椎状的窆石一块。此石高2.3米、围径2.1米,石顶端有圆孔。传说此石为禹下葬时的一种工具;也有人说是下葬后的镇石,作为陵墓碑以示后人的。石上刻汉以来铭文多种,大多已模糊不清。鲁迅曾考出其中龙朝夫的题诗一首:

  沐雨栉风天暇日,胼胝还见圣功劳。

  古柏参天表元气,梅梁赴海作波涛。

  至今遗迹衣冠在,长使空山魑魅号。

  欲觅冢陵寻窆石,山僧为我剪蓬蒿。

  关于禹庙中的梅梁传说,更是丰富多彩。明人刘绩的《霏雪录》中有载:“禹庙梅梁,乃大梅山所产梅树也,山在鄞县东南七十里。……唐张僧繇图龙其上。夜大风雨,尝飞入镜湖与龙斗。人见梁上水淋漓湿,萍藻满焉,始骇异之。乃以铁索锁于柱。……”另据《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50云:“……梁时修庙,俄风雨大至,湖中漂梅木一株,取以为梁,名曰梅梁。”如此诡奇的传说,一方面证明了禹庙内的盘龙制作精美,几以乱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华夏子孙对先祖的感念之情。

  禹陵、禹庙自宋以来设有守陵吏,明以来禁陵庙周围五百步内砍伐。现所见殿宇均为明、清以来建筑。午门、拜厅、东西辕门系清乾隆年间修建,大殿为民国廿四年(1935年)重建。1961年,禹陵、禹庙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曾拨巨款数次大修。

  目前,占地面积约80亩的禹陵、庙、祀以红墙周匝,浑然一体,显得古朴庄严,以其特有的魅力,每年吸引数十万人来此瞻仰游览,成为民族传统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场所。大禹精神也激励着亿万华夏子孙,去开拓、创造新的未来。


  本文标题:治洪之祖入禹穴--禹陵(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mingzhong/1125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mingzhong/1125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中国名冢揽胜:禹陵(2)
欢迎你对治洪之祖入禹穴--禹陵(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治洪之祖入禹穴--禹陵(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