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寺现有建筑由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钟楼、鼓楼、六祖殿、灵照塔等组成。其中灵照塔为南华寺内最古、最高的建筑。始建慧能圆寂之年,宋太祖开宝元年(968年)年,毁于兵火。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重建,赐额“太平兴国之塔”。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复毁,8年后(1162年)重兴营造,留传至今。该塔为楼阁式八角五层涩檐出平座砖塔,呈现宋代风格。塔高29.6米,各层的转角及阑额均用红砂岩砌筑,底层内空不通上层,塔顶用生铁铸成“窣堵波”式,铜铸宝瓶塔刹。每角翘起各挂风铃一个。
所谓“窣堵波”,原为古印度的坟墓。释迦牟尼故去后,佛教徒转向埋葬佛骨的窣堵波顶礼膜拜。从此,窣堵波成为僧侣崇拜的对象。僧侣们在修行中为了随时礼佛,便将佛塔刻于石窟中,称为支提式塔。窣堵波埋有舍利,称为舍利塔。密宗兴起后,又出现了一种金刚宝座式塔,由中央大、四隅小的五座塔组成,以供奉金刚界五部的五方佛。这三种塔式,在中国均有流传,其中以舍利塔最广、最多。
佛教制度规定出家僧人死后都要火葬。一般僧人火化后,其骨灰装入瓦罐,埋葬在寺内或周围。一些高僧大德死后,火化时有的能显现“极乐世界”的各种形象,有的骨灰中留下舍利,以五彩为佳,白色次之。然后筑龛或建塔葬之。1986年5月16日(农历四月初八,即释迦牟尼佛圣诞日),吉林省辽源市弥陀寺住持能述比丘尼圆寂,三天后火化时,出现了罕见的瑞相,其舍利为五色。有辽源寺住持隆藏法师及佛门中人、居士等一百余人在现场亲见,特将其经过简介如下:能述比丘尼除任弥陀寺住持外,还任辽源市政协委员、佛教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圆寂时66岁。寺内僧人和居士们整整念了三天三夜的佛号,于5月19日送火葬厂火化。据介绍在火化时,炉门开放,从始至终在炉门前看着的有隆藏师、能体师、仁慈、仁觉等出家人,还有张秀英等居士百余人,轮流观看了火光中出现的奇迹:右手出现莲花,心胸前也出现莲花,左手出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甘露瓶特别明显,有人还看到佛的形象。火化后的骨色有:金黄色、绿色、天蓝色、银白色、浅红色五色舍利。
中国的舍利佛塔有其自身的特点,佛塔自传入我国后,就与我国的高楼台榭建筑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下为我国固有的楼阁,上为印度的窣堵波的新形式。南华寺内的灵照塔便是典型的中国式的佛塔。八角五层,含有传统的吉祥之义。
南华寺内现藏有金绣千佛袈裟、历代皇帝的圣旨、水晶钵盂、北宋木雕五百罗汉像等大量珍贵文物。康熙六年(1667年)重建的大雄宝殿前,有六祖慧能手植古柏两株,甚为珍贵。历代朝拜文人也留下了大量诗文,如苏东坡赞曰:“水香知是曹溪口,眼净同看古佛衣。不向南华结香火,此生何处是真衣。”
如今,经过当地政府多次修葺的南华寺,已于198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们来到依山面水,峰峦秀丽的南华寺,不仅能感受到佛门圣地的庄严、凝重,还能感受到慧能——这位出身平凡的老百姓——对中国佛教所做出的贡献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文标题:留下肉身求正果--从慧能真身谈起(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mingzhong/1123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mingzhong/1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