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贵妃墓茔有三面回廊环绕,墙上嵌着历代部分名人题咏碑刻30余块。如唐代诗人罗隐写的“马嵬杨柳绿依依,又见鸾舆幸蜀归。泉下阿环应有语,这回休更罪杨妃”,借唐僖宗避乱逃蜀,平乱后返回长安之事,指出当年马嵬驿之事,不应由一位妃子承担。林则徐《路经太真墓诗》:“六军何事驻征骖,妾为君王死亦甘。抛得蛾眉安将士,地理人间从此重生男。”这些题咏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杨贵妃的同情,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我国墓葬文化内涵。
如果说这些文化是“阳春白雪”,那么民间历代流传,甚至不见于文字的习俗和传闻,也当是墓葬文化的“下里巴人”,统属墓葬文化的范畴。民间认为:杨贵妃天生丽质,肌肤白里透红,因是冤死,灵魂不散,聚其封土之中。所以,有人祭祀事毕,抓一把封土带回去,和于香粉之中抹脸,认为能使人肌肤玉白红润。此习流传甚久,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才在封土上砌以青石加以保护。
近年来,当地政府重新修葺了杨贵妃墓,辟为一个陵园,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墓冢以砖砌成圆形,高约3米,前立石碑“杨贵妃之墓”一通。陵墓大门书有“唐杨氏贵妃之墓”七个大字。墓区广植林木,更显幽雅宁静。中外游人不绝,特别是日本游人,凭吊后还在墓区抓一把土携带回国,留做纪念,还有的说是要将这把土,撒在日本杨贵妃墓地,至于会不会再和于香粉之中,抹于脸上,也就不得而知了。
本文标题:贵妃坟土亦作粉--杨贵妃墓(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mingzhong/1123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mingzhong/1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