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表面”的认识
关于“表面”的含义,对大多数地理学家来说,是一类很容易理解并且十分熟悉的地理事件。作为一个基本的空间系统成分,地理表面对于创造驱动系统过程的势能,是至为重要的。众所周知,陆地表面,它的任何高出基准面的高度,都具有相应的势能。陆地表面上两个相邻点之间在高度上的差异,就使得沉积物和水在该表面上的移动成为可能。一旦这些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处于一种运动的状态,那么势能中的某一部分就会转变成动能。一般而论,物质运动的速率,总是比例于负的势能梯度。倘若陆地表面两点间的高度为h,其水平距离为x,则其上的地理梯度即为△h/△x,那么运动速度V就与这个梯度之间呈现以下关系:
此种关系可标志在图12-3上。
(三)“形状”的认识
只有通过地理空间内形状的测量和比较,才可能实现对于地理区域的比较。几十年来,许多地理学家经过不断努力,发现了不少表达形状特点的指标。它们一般地总是通过一组参数的测量,如对一个地理空间的面积、周长、最长轴长度、最大外接圆半径、最小内切圆半径等要素的测量,设计出不同形式的定量指标,以便进行不同地理空间形状的精确比较。
以下介绍4类形状指标,它们所使用的符号意义是(注意:在此处理解为真实形状的投影):
图12-3 势能梯度与物质运动速度的关系
A为地理空间的面积;P为地理空间的周长(边界);L为地理空间的最长轴长度;R0为最大外接圆的半径;Ri为最小内切圆的半径。S为形状指标。
(1)表示面积与周长关系的形状指标:
S1=A[0.282P] (12.3)
(2)表示面积与最长轴长度关系的形状指标:
S2=A[0.866L]-1 (12.4)
(3)表示最大外接圆与最小内切圆半径之间关系的形状指标:
S3=Ri(R0)-1 (12.5)
(4)表示实际面积与相应长轴为直径的圆面积之间关系的形状指标:
S4=A[(0.5L)2π]-1 (12.6)
在实际比较中,选取一个标准圆作为对比时的参考。实际形状与该标准圆相比,二者越接近,比率越接近于1.0,否则就要偏离1.0(<1.0),形状偏离标准圆越远,比率越接近于0,由此定量比较地理空间中各种不同的形状。
(四)空间的相似与差异
在地理面中,作为区域的地理空间,按其等级排序向上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向下具有无限的可分性。所讨论的具体空间,总是处于这种连续、统一的等级序列之中。我们对于空间的相似和差异,有如下的基本认识:
(1)在空间内,无限的差异性(可分性)和无限的相似性(包容性)组成互为对立的一组事件。在某种等级或范围之中,不可能有完全相似(其极限为等同)的现象,也不可能有完全差异的现象,相似和差异都是相对的。事实上,在相似中孕育着差异,在差异中亦包含着相似。以数量表达而言,如果设定两种事物完全相似(相等)的概率为1,则二者绝对差异的概率为0,而地理面中各种地域空间在相似性的比较上,其概率总是介于0~1之间。相似性的数值越高,差异性的数值就越小,反之亦然,二者之和恒等于1。这种互补的、对立的、彼此消长的事件,构成一切空间划分与类型划分的基础。区划则要求所划定的空间区域内部具有最大的相似性和最小的差异性,而要求区域之间应具有最大的差异性和最小的相似性。
(2)空间的区域划分,基本上均呈现过渡的和模糊的特点。界线只是对于相似性与相异性多次比较后的妥协。因此,空间界限也总是处于一种重迭的和不分明的位置,这给空界边界的划定带来了困难,也给空间分布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任务。
本文标题:地理空间分布概说(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lilun/743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lilun/7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