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黄土高原志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黄土高原志 > 第一节 黄土高原农业(12)

第一节 黄土高原农业(12)

时间:2013-03-02 07:49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和延安地区南六县烟叶播积占陕西黄土高原烟叶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分别为41.4%和51.4%,二区合占
92.8%。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陕西黄土高原地区的种植业有了很大发展,但和全
省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限制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个。第一是生产条件差。由于该区的
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生产条件虽然经多年改善有所好转,但抗灾能力仍然很弱,产量起伏
大;加之水土流失严重,每年都使大量的水、土、肥白白流失,不能产生效益,致使产量水平一直低
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二是耕作粗放,广种薄收。由于生产条件差,作物单产低,迫于人口压力,就不
得不广开荒地, 于是形成了“越开垦, 越广种,越薄收和越薄收,越开垦,越广种”的恶性循环。
1985年全区人均耕地3.4亩,每劳负耕约12亩,均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二倍。最多的每劳负耕达27亩之多,
由于广种,劳力负担不了,势必造成粗放经营,单产水平很低,1985年耕地粮食平均亩产只有97公斤,
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0%。第三是种植业商品生产水平低。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给自足小农思想
的束缚,种植业生产仅以满足地区消费  为目标,因此使自然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例如该区
油料、甜菜和烟叶生产在全省都具有较大优势,但目前只重粮,不重视经济作物生产,致使生产规模
小,  生产水平低。  1985年全区种植业,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品商品率分别为33.78%、19.19%和
61.85%,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3.7%、39.1%和6.4%。
   (2)林业
   从1985年现状来看,林业是该区仅次于种植业的第二农业产业部门。农业总产值中,林业比重为
17.1%,牧、副、渔三业的比重分别为14%、6.5%和0.06%。而且从近年发展趋势看,1985年林业总
产值比1981年增加85.8%,而牧、副、渔三年只分别增加35.8%、41.2%和64.6%。因此,林业发展对
陕西黄土高原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从发展林业生产的资源条件来看,该区有四个特点。第一,
资源较丰富,但区内极不平衡。表11.14是根据林业区划调查资源统计的陕西黄土高原及内部各地区有
林地面积和林木蓄积量的现状。

从表中可以看出,陕西黄土高原林业用地,有林地和林分总蓄积分别占全省的38.7%、26.3%和
18%。因而在全省林业生产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地区内分布极不平衡,占全区总面积22.1%的
延安地区南部七县,  有林地面积和林分总蓄积量却分别占全区的58.1%和73.82%, 森林覆盖率达到
40.4%,分别比陕西黄土高原和全省平均水平高162.7%和58.6%。因此,该区林业资源主要集中在延
安地区南部。而占全陕西黄土高原总面积67.4%的延安地区北部六县和榆林全地区,有林地面积和林
分总蓄积量分别只占全区的28.9%和9.3%。因而陕西黄土高原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森林资源极其贫乏,
生产水平极低的地区。第二,林种结构以防护林为主。从表11.14可以看出,陕西黄土高原有林地中,
防护林面积比重为46.83%,高于用材林,经济林等其它林种,说明陕西黄土高原林业生产的主导方向
是防治水土流失和风沙吹蚀,发挥其生态效益。第三,均属次生林,林龄构成以中、幼龄林为主。陕
  本文标题:第一节 黄土高原农业(1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huangtu/4518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huangtu/4518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黄土高原志:黄土高原农业(1)
欢迎你对第一节 黄土高原农业(1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第一节 黄土高原农业(1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