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质学基础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质学基础 > 地质力学(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说)(3)

地质力学(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说)(3)

时间:2010-07-02 20:53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经向构造体系

  又称南北构造带,大体与经向平行,呈南北方向排列。它的规模和性质不尽相同,可以是压性的,也可以是张性的(图)。

 

  在我国出露的南北构造带,主要由南北走向的褶皱和压性断裂以及与之伴生的张性断裂、扭性断裂组成。如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在地理上称横断山脉,由一系列强烈褶皱和规模巨大的冲断层组成,也是我国巨型成矿带之一。

  在地球上的其它地方,如北美西部的科迪勒拉山脉、落基山脉和南美的安第斯山脉,东非大断裂带、欧洲莱茵河流域等地的断裂构造,都是南北向的经向构造体系。

  (三)扭动构造体系

  上述二类构造带反映了经向和纬向的水平挤压或引张作用,是地壳构造的两个基本方向。但因地壳组成的不均一性,使经向或纬向作用力发生变化,导致局部地壳发生扭动,形成各种扭动构造体系,它往往反映区域地壳构造运动的特点。

  扭动构造体系根据作用力方式的不同,又分为直线扭动(简称直扭)和曲线扭动(简称旋扭)两种型式,每种型式又包括若干类型:

  1.直扭构造体系 包括多字型构造、山字型构造、棋盘格式构造和入字型构造等,现择主要者简述如下:

  (1)多字型构造是最常见最基本的一种构造型式。地壳岩体在力偶的扭动下,必然产生一系列斜列的压性结构面和与其垂直的张性结构面,其组合形态像“多”字,故称多字型构造。压性结构面或张性结构面若发育程度不同,常分别单独斜列出现,称为雁行式,如雁行式褶皱、雁行式断裂等。本类构造,其规模可大到数百、数千km2,也可小到手标本上的痕迹。

  根据多字型构造主要结构面的不同方位,又可分为下列构造:

  ①新华夏系构造 主要由NNE向(一般为18°—25°)压性结构面(褶皱或压性断裂带)和与其近直交的NWW向张性结构面(断裂带)所组成,有时可伴生两组扭裂带,一组为NNW向张扭面,一组为NNE向压扭面。它是一个规模宏伟的多字形构造体系,构成我国东部和东亚地貌的地质基础。

  新华夏系的主体由属于一级构造的三个隆起带和三个沉降带组成。从东向西依次相间排列:第一隆起带由东亚岛弧(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到加里曼丹)组成,其东侧有一系列深海沟;其西侧紧与第一沉降带毗邻,主要包括若干个海盆(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东海、南海等)。第二隆起带由许多山脉(朱格朱尔山、锡霍特山、张广才岭、长白山、朝鲜的狼林山、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山地、武夷山、戴云山等);其西侧为第二沉降带,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江汉平原等构造盆地。第三隆起带也由许多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湘黔边境诸山)组成;其西侧为第三沉降带,由许多盆地(呼伦贝尔-巴音和硕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等)。再往西,为贺兰山和龙门山,也受到这一巨型构造的影响。总之,前述东西构造带与新华夏系构造相复合,构成了我国东部地质构造的基本骨架。在两大构造体系的复合地带,新华夏系一级隆起带和沉降带,多少受到一些影响,错开扭曲略具S形特征。

  在亚洲东部,为什么形成如此突出的新华夏系构造,李四光认为:东亚大陆硅铝壳与太平洋硅镁壳相邻,当地球旋转速度加快时,大陆壳受到自北向南的挤压力,但遇到大洋壳的阻力,产生自南向北的反作用力,构成力偶,结果形成扭动构造。新华夏系构造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末到第三纪末,在隆起带内,花岗岩等火成岩特别发育,形成丰富的金属矿床;而在沉降带内,中生代以来接受大量沉积,基本控制了大小盆地的形成和分布,并成为重要的生油盆地(大庆、大港、胜利、江汉等油田)。地质力学学说认为,研究中国东部地貌、地震,新华夏系构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构造因素。

  ②华夏系构造 在我国东部还有一系列呈NE向(45°)的褶皱挤压带,大体在古生代末和白垩纪以前形成,称为华夏系构造。另外有展布形式与上述相同的构造体系,但形成时间较晚(白垩纪到第三纪期间),为了加以区别,称为华夏式构造。

  ③河西系构造 在青海、甘肃交界地带,常出现一系列NNW向(330°—345°)大致相互平行的褶皱隆起带、沉降带、冲断层、压扭性构造等,其也属于多字型构造体系,称为河西系构造。此构造形成于中生代末,在新生代仍在活动。

  (2)山字型构造 此构造型式因像汉文“山”字而得名。其形成道理,平板横梁受力弯曲,中间产生一个即不伸长也不缩短的中和面AA′,其内侧受到挤压,外侧受到引张。同样,某一地块在同样力的作用下,也可以形成挤压区、中和区和引张区,并发展为山字形构造。
  本文标题:地质力学(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说)(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zhi/1513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zhi/15131.html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地质力学(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说)(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质力学(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说)(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