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质学基础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质学基础 > 早古生代我国地史概况

早古生代我国地史概况

时间:2010-07-02 20:32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三节 早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一、三个主要稳定核心

  早古生代,中国地壳构造是继承震旦纪发展的。概括而言,前寒武纪在中国形成了三个稳定核心。这就是前面曾经提到的华北地台、塔里木地台和扬子地台或者称它们为板块,基底是复杂的变质岩系,盖层主要是稳定沉积类型。

  (一)华北地台

  包括阴山-燕山与秦岭-大别山之间、贺兰山以东的近似三角形的广大地区,向东延伸包括东北南部、渤海、黄海北部,从地质构造上讲,也包括朝鲜北部,所以又称中朝地台。北边是蒙古-兴安地槽,南边是秦岭地槽,再南边是扬子地台,向西越过贺兰山与阿拉善地块相接。华北地台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台,在18亿年前早元古代末吕梁运动后就形成了。随后在上面沉积了中、上元古界的巨厚盖层。震旦纪时海水退出,到了寒武纪海水重新进来,变成一片陆表浅海,直到中奥陶世末,海水退出,又变成了一片和东北南部连在一起的广袤陆地,称为华北古陆。因此,华北地台在中、上元古界盖层之上,又叠加了寒武系和中、上奥陶统的盖层,主要为碳酸盐相建造。河北开平地区(现归唐山市)是华北地台稳定沉积型下古生界标准剖面的出露地区。从山东济南向南到大汶口一线,也有良好剖面。许多地层名称都是源于以上地区。

  (二)扬子地台

  包括秦岭-大别山以南、雪峰山(湘)-怀玉山(赣)以北、龙门山(川)-哀牢山(滇)以东的广大地区,向东延展没于黄海南部。主要形成于元古宙末晋宁运动。震旦纪时海水广泛入侵,形成震旦系盖层。到寒武纪大部地区继续为海水所淹没,到中志留世末发生全面海退,扬子地台变为扬子古陆。因此,扬子地台在基底之上形成震旦系盖层之后,继续累加了寒武系、奥陶系和下志留统的盖层,主要为碳酸盐建造、笔石页岩建造、砂页岩建造,湖北宜昌地区为标准剖面出露地区。

  (三)塔里木地台

  位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之间。由若干隆起带和拗陷带组成。北邻天山地槽,南接昆仑地槽,向东过阿拉善地块与华北地台断续相连。它也是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晋宁运动。震旦纪和早古生代,部分地区有海水进来,形成滨海相及浅海相石灰岩、碎屑岩等盖层。但这一大块地方长期以隆起为主,直到第三纪晚期,随着青藏高原和天山褶皱带的隆起,地台大部分相对沉降,形成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还有准噶尔和柴达木地区,是相对稳定的地块。中国东南部,也是比较稳定的地区,名为华夏地块。

  围绕上述各地台(板块)或地台与地台之间,都是相对活动、拗陷较深的活动地带,如蒙古-兴安地槽、天山地槽、祁连地槽、秦岭地槽、昆仑地槽等,沉积厚度巨大,多碳酸盐岩、碎屑岩、火山2岩、复理石等建造,岩浆活动频繁,有些地方形成蛇绿岩带。在扬子地台东南部,包括今皖南、苏南、浙西、湘、粤、桂、赣西等地,属于陆缘海性质,相对比较活动,向东越过岛弧带,为陆缘外海,拗陷较深,沉积很厚。

  二、加里东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到了古生代中末期,由于加里东运动海陆分布和大地构造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首先,在晚奥陶世华北地台海退,形成广大古陆。以后华北地台的北缘发生破碎,有岛弧发育,并向南叠接,形成加里东褶皱带;华北地台的南缘北秦岭地槽,也形成加里东叠接带;志留纪末期,祁连地槽褶皱隆起。这样,柴达木地块和阿拉善地块对接;扬子地台与华北地台部分对接,稳定地区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位于扬子地台和华夏地块之间的东南部活动带,受到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尤为强烈,二者对接碰撞,形成一条宽广的加里东造山带。
  本文标题:早古生代我国地史概况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zhi/1511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zhi/1511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早古生代我国地史概况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早古生代我国地史概况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