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环境保护概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环境保护概论 >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内容(2)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内容(2)

时间:2010-01-29 03:28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研究生产布局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产布局是社会发展的空间形式,它将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地域组合,达到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生产布局是人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枢纽,它既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基本态势,又反映人类社会向周围环境排污的总貌。合理的生产布局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发挥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和开展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

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的布局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要求和影响互不相同,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一样。按生产布局的特点和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可将全部物质生产部门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生产部门是直接以自然资源作为劳动对象,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采掘工业和一部分化学工业。其生产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这类生产部门的布局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最为明显,如矿产资源的分布乃是采掘工业布局的前提。农业布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尤为密切,农业的再生产过程是与自然的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有些地区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平衡遭受破坏,其重要原因就是由于这一类生产部门的布局和组织管理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的。第二类生产部门是以第一类部门的产品为燃料或原料进行加工或再加工的生产部门。部署这一类生产部门固然也要充分估计周围环境的影响,但与第一类部门相比,它受自然环境制约的程度要小得多。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所限,加工工业目前还不能将各种燃料、原料全部转化到产品中去,总是在加工制做的各个环节产生出各种废气、废水、废渣,通过不同的渠道排泄到自然环境中去。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就是由此而形成的。第二类生产部门的布局特点及其对原材料综合利用的水平,对各类工业污染源的形成、分布、污染物的构成、性质、排放量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上述两类生产部门的地区分布和集聚的程度又决定着城乡居民点与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城乡居民点的分布反映着人口集聚的特点,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生活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及其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又决定着沿线地区被污染的程度。

实践证明,大量污染源的形成和自然资源、自然生态平衡遭受破坏都与生产布局不合理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要根据各类生产部门布局的特点,正确处理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则可趋利避害,发挥生产布局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积极作用。

生产布局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大体上可有三个方面:

1.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

各地区自然资源的性质及其组合特点互不相同,开发利用的方式也应不同。特别是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对自然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并且有多目标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特点,开发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要建立一系列生产部门。一种自然资源又有多种加工利用的途径,或为若干加工部门连续加工。如何把相关的生产部门在地区上合理的组合,达到既保证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获得最优的经济效果;又能使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不遭破坏,并减少“三废”的发生。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取决于生产布局。生产布局的指导思想不同,后果则截然相反。如怎样利用和开发我国黄土高原的问题,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已相当严重,如果农业生产布局不讲因地制宜,不顾地区的特点,片面地强调开荒种粮,就势必使林、牧业遭到破坏,而农村经济也搞不上去,水土流失将更加严重,自然环境会日益恶化。但是有些地区,如陕西的米脂县,坚持从实际出发,注意农林牧的合理布局,结果是林茂粮丰,农牧业相互促进,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收到了保护环境的良好效果。

2.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方面

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导致对不同污染物的稀释、转化、扩散、净化能力的不同。应根据各地区的环境容量和自然净化能力的特点,确定污染工业的集中与分散、城镇规模的大小、功能区的划分等布局问题,以保持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为了与地区环境系统的调节功能相适应,发挥自然净化的作用,则不宜在城镇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水源的上游、居民区和风景游览区内布置有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

通过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自然净化能力是保护环境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若对此重视不够还有可能人为地加重环境污染的危害。如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可是它位于大青山下,因受大气环流和冬季逆温层天气的影响,竟然使这个工业生产能力并不很集中的城市,大气飘尘曾经比鞍山高29%,比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还高43%。

国外这方面的事例就更多,日本某城市的污染工业摆在了城市的四郊(丘陵地带),目的是想减轻市中心区的污染。但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热气流由市中心区上升,冷空气由郊区涌来,把四郊工业污染源的污染物也被吹向市中心区,而曾造成城市的严重污染。

3.区域污染综合防治方面

区域污染综合防治是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有效措施。这是多年来治理污染的经验总结。它不是跟在生产的后面消极地打被动仗,而是把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放在污染物产生之前。这项工作要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的方针;要从区域整体出发,以实现区域环境目标为目的;要着重抓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采取综合性的措施,通过企业的成组布局、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等的生产布局来加强地区经济的综合发展和资源的综合利用。这样才能做到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防治环境污染,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变成经济发展的内容。有计划地开展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要把区域规划和环境规划结合起来。区域规划是生产布局的一种方式,也是落实地区生产建设计划的重要步骤和手段。它把一个地区内部发展生产的各个要素合理地组合起来,统筹安排,协调各生产部门在布局上的相互关系,以达到加强协作,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目的。

环境规划是在区域规划的基础上协调发展经济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的关系,以达到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

编制环境规划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具体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应注意以下问题:

1)应充分考虑规划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它对各种污染物的最大容量。环境规划应建立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

2)必须科学地制定规划时期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3)从生态学的角度审定规划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向。要最经济合理地开发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和再生资源,要在规划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持生态平衡。

4)要求现有生产企业的发展,一定要做到设备更新、产品换代,工艺改革和防治污染相结合。

5)部署新的生产企业必须坚持“三同时”的原则,并将有关的市政设施和环境工程的建设纳入规划,进行综合平衡。

6)要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居住区绿化、环境质量的改善结合起来。

7)要把建设各种防治污染的工程设施和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净化能力结合起来。

8)要把建立监测、控制、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统一系统作为环境规划的重要内容,并把规划地区的防治措施和区际之间的分工协作,特别是和全国环境规划结合起来。

总之,环境规划应是区域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护环境应是社会主义生产布局和区域规划的重要目的之一。只有通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环境保护工作才会得到切实地加强。
  本文标题:环境经济学的主要内容(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baogai/1083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baogai/1083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环境经济学的主要内容(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环境经济学的主要内容(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