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作业系统是课程教与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新课程改革浪潮下,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也是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关于课程理念、目标、教材编选、教学模式、教法学法乃至地理学习评价等诸多领域的探讨、研究甚为深广,本应为课改的重要环节──作业系统的改革却难见有可操作性强的专论。本文仅以些许粗浅看法与尝试,意为起抛砖引玉之效。
一、作业系统改革的必要性
地理作业系统,是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性活动的方式传递地理教学信息,它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符合课改理念的作业系统更是师生交互活动的理想平台,可为新型的学习评价体系提供更直观翔实的依据。在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理应重视作业系统的改革,才能做到课改中各个系统环节相互相承,最大限度的发挥课改的实效性,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五大理念,实现预计的“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传统的地理作业设计以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和应试教育为指导,注重强调对教材知识的通式检测和巩固,无益于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主动学习的激发,学生对做作业抵触不少。有个教育家这样说:“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新课改提倡创造性教育,促进个性化发展,高中地理作业系统的设置不仅应为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技能提供帮助,更应成为学生主动促进其地理学习能力、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和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驱动器,成为学生内化课堂知识,实践理论知识,升华、拓展课本知识的试验田。
二、作业系统的设计应以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1.作业系统的设置应是培养地理素养的延伸
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由此可知,训练和实践是培养地理素养的必要手段。地理作业系统应为训练和实践设定合适的“场景”。新课程高中地理教育阶段强调的是学生运用所学地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探究地理变化机制和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作业系统也应从单纯的课本知识的复述或机械化的填绘图操作过渡到开放性的原理、理论的运用、实践上。考虑作业的容量及难易度,可允许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使学生做到有用的作业并且乐意完成。让做作业的过程也同时成为学生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乃至生存能力的过程。以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设置多样化作业,让学生通过区域调查、收集信息、比较差异、综合分析,培养地理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形成地理情感,进而激发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更利于学生地理素养的自身提高。
2.作业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情需要
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课程实施中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兴趣特长、发展取向,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地理基本原理后,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在自主选取学习内容或对问题形成不同看法后,就会产生验证的渴求。作业系统应该紧抓课程改革造就的这一契机,在保证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训练的同时增添多层次、多方向、多形式的供选作业,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广的发展空间,探究各自向往的地理问题,争取成功的欲望。据此,可以把作业分为以下三类:(1)强调常识和技能的作业,即侧重文化素养的地理作业:如,地理百科、地理观察、地理读绘图、地理计算等;(2)注重应用与操作的作业,即侧重生活应用的作业:如,观云识天气、推测天气变化、分析地理现象成因等;(3)倾向学科专业的作业,即侧重科学的作业:如可涉及一些地理学科发展方向的研究性课题、野外地质、气象、环境等考察课题。
本文标题:高中新课改地理作业系统初探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kegai/92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kegai/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