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营造地理学习氛围与环境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1.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况或模拟场景。
2.地理学习中的“角色扮演”。
3.设置疑问。
4.选择实例进行教学。
5.联系生活实际。
6.教学的呈现、活动、方法、组织等方面形式多样。
(二)形成师生平等对话的地理学习氛围
1.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富有鼓励性,态度要平等、民主、善于与学生共同探讨。
2.突破过去压抑学生天性的所谓“课堂纪律”。
3.改变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所谓“教学规范”。
4.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学习共同体。
(三)创设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学习环境
通过计算机技术及网际网络方法可结合多媒体的图文、影像来表现地理情境及教学内容,突破时空障碍,提供个别化的学习环境,以达到丰富教材内容,吸引学生兴趣,提升学习开放的目的。
四、地理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
(一)地理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把握
1.按照知识线索来建构教学结构
(1)要把本节课的知识放到更大的知识背景下去考察。
(2)知识的脉络是清晰的,知识点不是割裂的。
(3)知识的难度适合,可接受。
(4)知识的容量恰当,可完成。
(5)知识的结构是图示的,便于转化为教学结构。
(6)知识教与学的内容、程序可以预设,但要随机应变,是灵活掌握。
2.遵循“活动”轨迹来建构教学结构。
(1)活动要根据学习的需要来设计。
(2)活动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3)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或容易出现的误解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4)活动的进行不能按既定的结构去生搬硬套,要审时度势,见机行事。
(二)地理教学语言的运用
1.描述性的地理教学语言
一般用于一些地理现象、地理景观、地理演变过程的讲解及地理数据的形象化表达等,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表象为目的,要求语言形象,生成词汇丰富。
2.叙述性概述性的地理教学语言
一般用于地理分布、地理现象、地理过程等地理事实性知识的传授,要求语言具备科学性、生动性、启发性、条理性、归纳性。
3.阐述性(论证性)的地理教学语言
多用来讲解一些地理成因、自然规律、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判断推理等。要求语言严谨、逻辑性强,深入浅出。
4.图像性的地理理语言
图像性教学语言空间性强、直观性强、互补性强,运用时要注意采用文图相配、以文释图、以图释文、以图释图等方式。
(三)地理教学中的提问和讨论
1.课堂提问的策略
(1)注意教师的提问质量。提问要符合启发性原则,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难易要适当,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形式要多样化,问题要具体、合理、准确,要面向全体,要及时评价。
(2)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要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要重视思维过程与方法,教学生会问;要将课堂教学向校外延伸,强化学生“问题”意识。
2.课堂讨论的策略
(1)专题式讨论。适用于内涵丰富,议题集中的问题,对时间的要求较长。
(2)问题式讨论。这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方式。
(3)思维操练式讨论。目的在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迁移性,讨论的命题不是客观存在的,其前提与条件是主观假设的。
(4)任务式讨论。教师选择具有地理性,但又不繁难的讨论任务,由学生查找收集资料,群策群力共同完成。
(5)反思式讨论。是对传统理论、权威结论、标准答案的重审与反观常见的形式是自由辩论。
本文标题:江西省农村教师课堂教学策略指南(地理学科)(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kegai/1732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kegai/17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