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4地堑盆地 见断陷盆地
1155 侵蚀盆地 指各种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盆地。这类盆地一般面积较小,低平宽浅。根据不同的外力作用,分为风蚀盆地、溶蚀盆地、河谷盆地、冰蚀盆地等。
1156 洼地 指近似封闭的比周围地面低洼的地形。有两种情况:(1)指陆地上的局部低洼部分。洼地因排水不良,中心部分常积水成湖泊、沼泽或盐沼。(2)指位于海平面以下的内陆盆地。如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最低处在海平面以下154米,整个盆地有4050平方公里低于海平面,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洼地之一。这种洼地一般位于新生代的拗陷带上,因处于内陆地区,因此干燥剥蚀作用很强。
1157坝子 我国云贵高原上的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坝上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云贵高原上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云南省约有1100多个坝子,坝子的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贵州的坝子约占耕地的四分之一。
坝子的形态和成因多种多样,大致分为:(1)盆地坝;是地壳断裂而陷落成的山间构造盆地,最初积水成湖,后淤积成平原,有的坝子里的低洼处还有湖泊存在。例如昆明坝子有滇池,通海坝子有杞麓湖等。有的盆地坝是石灰岩长期受流水溶解和冲蚀而成的溶蚀盆地。这种盆地面积很小,盆地内积有较厚的红色土,如贵州省境内的贵阳、遵义、安顺等坝子。(2)河谷坝:分布在河流沿岸,多呈狭长状,一般宽约几公里,长可达几十公里,为局部的河谷平原。如西双版纳地区的景洪坝、勐海坝等。(3)山麓坝:位于高山的山麓,是由山麓冲积扇连结而成的山麓平原。如大理坝子,下关坝子等。
1158丘陵 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称作丘陵。丘陵没有明显的脉络,起伏较小,坡度和缓,顶部浑圆,海拔大致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丘陵一般由岩性软弱的地层组成,土层松厚。我国的丘陵地约占全国面积10%,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这里气候温和,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但丘陵地区也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必须注意防治。按照相对高度,丘陵可分为高丘陵(相对高度100—300米)和低丘陵(相对高度100米以下)。按照丘陵的成因可分为侵蚀丘陵,冰碛丘陵,黄土丘陵(如黄土梁和黄土峁)、岩溶丘陵,风蚀丘陵等。
1159崩塌 在陡峻的斜坡上,巨大的岩体、土体、块石或碎屑层,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崩落、翻转和滚落,在坡脚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这种现象称为崩塌。
发生在山坡上的规模巨大的崩塌称为山崩,发生在河岸、湖岸的崩塌又称为坍岸。发生在悬崖陡坡上的大石块崩落,称为坠石或落石。如果发生在地下则称为坍陷。
从地貌条件看,崩塌只能发生在陡峻的斜坡地段,如河流强烈切割,坡度陡峻的高山峡谷区、海蚀崖、湖蚀崖和水库库岸都容易出现崩塌。从地质条件来看,在节理发育、构造破碎的坚硬岩层上,特别是具有垂直节理的脆性块状结构的岩层上,容易发生崩塌。此外在构造运动强烈,地震频繁的地区,以及软硬岩层相间分布的地区也常有崩塌现象。有时崩塌的发生与气候变化也有关系。
崩塌发生后,在坡的上部往往形成一个新的陡坎地形,其形状常切入山坡呈围椅状,称崩塌壁。崩落的岩块堆积在平缓的坡麓地带,叫做倒石堆或岩堆。倒石堆由末经分选的崩塌堆积物组成,岩性成分与斜坡岩性一致。
崩塌有很大的破坏性,可以毁坏森林,堵塞河道,毁坏建筑物、村镇,掩埋道路,必须加以防治。
1160滑坡 斜坡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沿一定的滑动面作整体下滑,这种现象称为滑坡。滑坡的滑动速度为每年1米到数10米,仅在少数情况下,才有快速的滑坡。滑坡在雨季和多雨年份发展较快,在干季和少雨年份发展缓慢,甚至暂时停顿。滑坡在山地缓坡区经常遇到。
滑坡往往造成以下地貌特征:(1)产生滑坡台阶,这是由于滑体移动时,上下各部位的滑动速度差异所致,或由于滑动时间的先后而造成几个滑动面。(2)形成陡壁,月牙形洼地和舌状伸出体滑动后与斜坡上方未动的土石体之间有一个明显的陡壁;滑体和陡壁间则形成月牙形的洼地(有时会积水成湖);在滑体前缘会有明显的前伸的舌状伸出物。
滑坡的形成与岩性、构造、地下水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滑坡容易发生在泥质岩层分布区,而滑动面往往与岩层倾斜方向一致,或与节理面,断层面一致。此时假如地下水渗入斜坡,由于地下水的浸湿增加了滑体的重量,并减小了滑体与滑动面之间的粘结力,降低了抗滑力。因而在滑坡区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现象。此外由于人工开挖边坡,改变了斜坡应力也会造成滑坡现象。大地震、大爆破也都是滑坡的诱发因素。
滑坡具有严重的破坏性,在采矿、水利、铁路、公路等工程中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1161 泥石流 山区大量泥沙和石块,被水浸润后,在重力与水的作用下造成的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的洪流,称为泥石流。泥石流发生过程急剧,来势凶猛,有很大的破坏力。泥石流中泥砂石块的体积含量一般都超过15%,最高可达80%。规模较大的泥石流爆发时,象一条巨龙,破山而出。泥石流的流速可达5—7米/秒。
典型的泥石流一般可从为三个区段;(1)上游供给区:通常是上游的供水区,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水源主要由这里供应。(2)中游通过区:多为峡谷。(3)下游堆积区:一般位于山口外,堆积物多形成扇形地。扇体中大小石块混杂,地面垄岗起,水流分散,改道频繁。
形成泥石流的条件,首先,在流域内必需具备丰富的固体物质,这些物质多半由崩坍、滑坡所造成。因此,泥石流一般活跃在地质构造复杂、断层交错、岩体破碎、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烈度较大的地区。第二,水分不仅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泥石流的搬运介质。我国山区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水源来自暴雨,连续小雨后的突发性暴雨,是形成泥石流最有利的条件。第三,要使泥石流体推移下行,还需要有比降较大的沟床纵坡。
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西北等地。泥石流有极大的破坏力,必须因地制宜加以防治。
1162流水地貌 地表流水在陆地上是塑造地貌最重要的外动力。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如冲沟和河谷),而且把侵蚀的物质,经搬运后堆积起来,形成各种堆积地貌(如冲积平原),这些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貌(6)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72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