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于直立的山坡,叫做峭壁。峭壁上部突出的地方叫做悬崖。
1119峭壁 见山坡
1120悬崖 见山坡
1121山麓 山坡和周围平地相接的部分为山麓。这个地形转折线常常是一个过渡的地带,山麓常为厚层的松散沉积物所覆盖,被称为山麓带。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山麓带的特点也不同。例如,在高寒地带,山麓往往为滚石或冰雪所覆盖,景象荒寒。在温带,山麓带或泉水露头,溪流汇集;或田畴梯布,植被繁茂。山麓带以上到下,松散堆积物逐渐加厚,根据堆积物各层的成分、结构、时代、成因、往往能推断山岳的演变历史。
1122山谷 两个山脊之间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洼地,叫做山谷。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集水线或山谷线。它是山地中槽形的低凹部分。由构造作用形成的山谷有向斜谷,背斜谷,地堑谷、断陷谷。由流水作用侵蚀形成的有河谷,由冰川作用侵蚀形成的有冰川谷等。山谷中一般有水流流经。
1123山口 指高大山脊的相对低凹部分。又称“垭口”或“山鞍”。通常认为,山口是山脊两边的河流溯源侵蚀切穿分水岭的结果;也可能是断层线穿越的地区,或由于岩性软弱,差别侵蚀的结果。山口经常成为通过高大山岭的交通孔道。如燕山山脉中的古北口就是连系华北与东北的重要山口。
1124褶皱山 由褶皱岩层构成的山岳地形。这种地形分布广泛。原始的褶皱山是背斜岩层构成山,向斜岩层构成谷,这种地形称为顺地形。但是随着山岳的不断破坏,背斜因顶部岩层软弱,易剥蚀而形成谷地,原来的向斜岩层形成的凹地则因岩层坚硬反而变成山岭。这种地形称为逆地形(或地形倒置)。顺地形的破坏和逆地形的发育既取决于外力作用的强度和地貌演化的阶段,也取决于褶皱构造本身的产状特点和软硬岩层的组合情况。背斜山的保留条件是:褶曲舒缓,起伏不大,坚硬岩层厚,软弱岩层薄。向斜山的发育条件是,褶曲陡峻,起伏很大,软弱岩层厚、坚硬岩层薄。
褶皱山往往沿褶皱方向延伸,其分布和褶皱轴一致。即地形的起伏却和岩性密切相关。
褶皱山的地貌因褶皱形式而异。当线状褶曲呈平行排列时,在地貌上表现为岭、谷相间平行排列分布的地形,例如川东的平行岭谷区。在短轴褶曲中褶皱山多呈雁行式排列,短轴的背斜和向斜交替组成倾伏褶曲,在地貌上表现为“之”字形山脊。
1125向斜山 见褶皱山
1126背斜山 见褶皱山
1127地形倒置 见褶皱山
1128单面山 指由单斜岩层构成的山岳。单面山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与岩层面一致,长而缓,称为单面山的后坡(或构造坡);另一坡与岩层面近乎垂直,短而陡,一般是外力作用沿岩层裂隙破坏而成,称为单面山的前坡(或剥蚀坡)。
当岩层倾角超过30°时,构造面控制的后坡同由侵蚀造成的前坡的坡度和长度都近于对称的,称为猪背脊。猪背脊几乎全由坚硬岩层构成,山脊走线非常平直,被顺向河穿凿的地方,常形成深狭的峡谷。
单面山和猪背脊多出现在大的构造盆地边缘或舒缓的穹窿、背斜和向斜构造的翼上。软硬交互的岩层经侵蚀、剥蚀后,多出现这种单斜地貌。
1129 猪背脊 见单面山
1130断块山 指由于断裂构造而造成的块状山岳地形。断层的出现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成组的。成组的断层走向多半是平行排列的,使地壳断裂成块,产生阶梯构造,或者形成地垒或地堑。
最初形成的断块山具有完整的断层面及明显的断层线,断块山山坡陡峻、边线平直,与相邻盆地之间没有过渡的缓冲地带,常常急转直下。后来不断遭受侵蚀,原始断层面受到破坏,山坡后退,并形成山前断层三角面。
断块山大多成群分布有时单独存在,其分布受断层排列方向的控制。
1131断层崖 由断裂活动造成的陡崖称为断层崖。断层崖不一定就是断层面,常常是断层面被剥蚀后退而形成的陡坡。较新的断层往往在地形上表现为断层崖。较老的断层也可以造成地形倒置的现象,形成断层崖线。
通常断层崖的走向线平直,在断层崖被侵蚀的过程中随着横贯断层河谷的扩展,完整的断层崖被分割成不连续的断层三角面。而三角面的前面常形成一系列的冲积、洪积扇。
1132方山 属水平构造地貌。指山、顶平、山坡陡的山体。软硬相间的水平岩层,其顶部由坚硬岩层覆盖,由于差别剥蚀的结果,顶部岩层因抗蚀性强而仍保持平坦状态,并形成崖壁直下的陡坡。而下部因岩层抗蚀性差而形成斜坡,在我国龙泉山和华莹山之间的川中地区,有典型的方山丘陵。丘陵的平顶时坚硬的红色砂岩构成,陡坡为紫红色页岩被风化剥蚀后造成。
1133丹霞地形 属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系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这种地形以广东北部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形。
1134宁静式喷发型 火山多以基性熔岩喷发为主,熔岩的温度较高,含气体较少,无爆炸现象,没有固体喷发物。常形成底座很大,坡度比较平缓的盾形火山锥。这类火山多分布在海洋中,如夏威夷诸火山。
1135爆烈式喷发型火山 多以中酸性熔岩喷发为主,含的气体较多,爆炸力较强,常形成大量的火山碎屑物,尤以火山灰为多。这类火山岩中往往含有较多的气孔。在世界火山分布中,多在大陆上和大陆边缘部分,如: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美国的圣海伦斯火山等。
1136穹窿构造地貌 是发育在地台盖层上的背斜,形态大致呈圆形,中部呈穹窿状。
规模巨大的穹窿构造通常是由于岩浆侵入或者方向直交的褶皱运动互相干扰而造成的。穹窿外部是沉积岩的盖层,穹窿内部是变质结晶岩基底。穹窿顶部的岩层首先被侵蚀掉,古老的结晶岩出露形成复杂的山丛;其外围常形成环状单面山,陡坡朝向穹窿中心。在穹窿形成初期水系呈放射状,在深受侵蚀的穹窿上,形成环状水系。
我国的南岭山地就是由五个花岗岩侵入体形成的穹窿山。
1137高原 是指海拔较高而地面比较完整的高地。它的顶部比较平缓,周围有明显的陡坡,一般海拔超过500米。高原以较高的海拔区别于平原,以比较完整的地面区别于山地。根据形态的不同,高原可分为平坦的高原(如内蒙古高原),分割的高原(如贵州高原)。根据高原的成因,可以分为隆起高原(如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堆积高原。根据堆积的物质不同,又可分为黄土高原(如黄土塬)和熔岩高原(如张北熔岩高原)。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貌(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72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