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世界经济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世界经济地理 > 欧洲-德国(2)

欧洲-德国(2)

时间:2011-02-08 21:29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德国统一后,由于国内需求增加,扩大了投资,曾一度刺激了经济增长势头。但随后经济放缓,这是因为东部地区的改造耗资高,使其经济发展负担沉重;长期的高利率伤害经济发展;国内的高税收、高工资,不利于吸引外资;以及国际经济不景气,特别是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等因素造成的。

德国是世界重要的对外贸易国。1991年进口与出口贸易额均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额达4030亿美元,占世界出口额11.4%。进口额达3900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总额10.7%。长期的贸易顺差,使德国的国际储备总额达1045亿美元,占世界国际储备总额的9%。对外贸易在德国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出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1/4以上。出口商品占商品生产的1/2以上。1/4的就业人员直接为出口业而工作。石油、天然气、原料、食品及嗜好品是重要进口物资;出口产品以高技术的工业品为主,汽车、各种机械、化学品和电器的出口均在世界市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国内的就业、投资、收益和生活水平大都取决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高度发达的工业  工业是德国国民经济的决定性部门。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1990年),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数的39.6%(1989年)。德国在世界经济中强有力的地位,主要是由其高科技的工业产品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决定的。

德国是西方世界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工业大国。煤炭、发电量、汽车、船舶、机械、化纤、塑料、合成橡胶、硫酸、烧碱、钢铁等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重工业与轻工业之比为3∶1。机械、汽车、电气、化学工业,是工业的“四大支柱”,其就业人数与销售额均占工业就业人数与销售总额的近 1/2。传统的工业部门仍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新兴的石油加工、电子,核能、航空航天等工业发展迅速。纺织、服装、制鞋等轻工业部门较薄弱。工业所需的原料特别缺乏,矿物原料、铁、铝土、锰、钛、磷酸盐、钨、锡等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能源工业德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占消费结构的 1/2以上。由于德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缺乏,石油储量仅 6 000万吨,天然气储量3 000~4 000亿立方米,年产石油不足400万吨,所需的石油几乎全部需进口。在能源的生产构成中石油、天然气均占1/10。在能源工业中以煤炭、电力工业最重要。

(一)煤炭工业煤炭工业是德国历史悠久的工业部门,煤炭的大力开发和综合利用,是产业革命时期德国迅速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德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的经济可采储量为840亿吨,其中褐煤占71.5%,硬煤占28.5%,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1/3以上,超过一般发达国家的比重。

煤炭工业在能源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在能源生产构成中占4/5。1989年两个德国煤炭产量达4.8亿吨,其中褐煤产量为4.1亿吨。

德国煤炭工业突出的特点是:(1)硬煤质量好,储量分布集中,但产量下降。德国硬煤经济可采储量为240亿吨,其中60%是可供炼焦用的优质肥煤。硬煤资源90%集中在鲁尔区,8%分布在萨尔区,1989年德国硬煤产量达7 100万吨,其中鲁尔区硬煤产量占 4/5以上。由于长期开采,现有硬煤田的地质条件较差,矿井平均深度已超过850米,开采成本提高,再加之钢铁工业、电力工业对硬煤的需求减少,使硬煤产量下降。(2)褐煤生产逐年增加,发展迅速。德国褐煤经济可采储量达600亿吨,且质量高,埋藏浅,利用露天开采,生产成本较低,综合利用率高,大部分用于动力,可发电、供热,并可做化工原料、生产煤气、做家庭用煤砖,优质褐煤还可炼焦。其产量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在西部莱茵河下游左岸和东部北纬52°以南的易北河东、西地区。(3)为了减少石油进口,充分利用本国资源,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德国采取似煤炭取代石油的基本政策。由于本国煤炭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几倍,为保证发电厂使用本国煤炭,每年政府给予煤炭工业大量补贴。但这种政策既给政府带来沉重财政负担,又受到欧共体国家的反对。(4)生产技术与机械化水平高。其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高达96.8%,居世界首位。煤的气化与液化技术也居世界前列。煤直接液化生产的液化油质量高于天然石油,可合成汽油用于汽车业。(5)煤炭综合利用程度高,采煤与电力、炼焦、钢铁、煤化学、建材工业等联营生产,形成以煤炭开采业为中心的综合工业区。(6)注重煤炭产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严格的环保法律规定。露天开采的煤矿,必须在原址重建农田、营造森林和湖泊,以保护环境和土地资源。

(二)电力工业德国电力工业发展速度超过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989年两个德国发电总量达5 600亿度,居世界前列。充足的电力供应,协调了各个经济部门的发展,是实现工农业电气化和新科技革命的物质保证。以燃煤发电为主,原民主德国所在的东部地区80%的电力为褐煤发电。发电站主要分布在莱茵褐煤产区、东部莱比锡附近褐煤产区和下劳齐茨褐煤产区。莱茵褐煤区的坑口电站——下奥森电厂是西欧最大电厂,装机容量270万千瓦。

70年代以来,核电发展迅速。核能已成为电力工业中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能源。共建有核电站20多座,分散在全国各地,其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总量1/3。德国核电技术先进,电站工作天数和有效发电时间均居世界前列,并出口核电设备。

钢铁工业  德国钢铁工业历史悠久。强大的钢铁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为了扩军备战的需要,30年代后期,发展极其迅速。二次大战后,原西德钢铁工业重新迅速发展,原东德新建了一些钢铁联合企业。1974年钢铁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5 940万吨(其中西德5323万吨,东德616.5万吨)。以后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市场需求相对减少;钢铁代用品增多;以及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原因,西德钢铁工业明显衰退,产量下降,钢铁工业从业人数减少。而东德的钢铁工业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仍稳步增长。 1989年西德钢铁产量4 070万吨,东德产量783万吨。现在,德国的钢铁工业仍不景气。

钢铁生产与布局的主要特征是:(1)设备、技术先进,品种齐全,质量优良。德国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设备。其焦比、连铸能力等技术经济指标居世界前列。并多炼钢、特种钢、钢管等一系列专业化厂,利于新技术研制与设备更新。特殊钢产量比重高,约占全部钢产量的 1/5。生产的优质钢材约 1/3供出口。(2)布局集中。主要钢铁基地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钢铁生产能力。鲁尔区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基地,萨尔区和东部以艾森许滕施塔特及勃兰登堡为中心的勃兰登堡州钢铁基地在全国钢铁生产中也占重要地位。(3)布局以内地为主,这是德国钢铁工业布局的主要特征。6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国的钢铁工业多向沿海发展,而德国除在威悉河口附近的不来梅港、汉堡等地建有沿海钢铁厂外,钢铁工业向沿海发展的趋势不明显。这是因为德国煤炭资源丰富,鲁尔区等钢铁基地大多为近煤炭产地的钢铁基地,且境内的莱茵河航运发达,从河口的鹿特丹进口矿石,用低廉的水运运至煤炭产区附近,与沿海厂一样可以减少运费,降低成本。所以鲁尔区内的钢铁工业从东部向西部莱茵河沿岸转移。莱茵河畔的杜伊斯堡是德国最大的钢铁公司——蒂森公司总部所在地,有“钢铁城市”的称号。

化学工业德国是世界现代化学工业的发源地,以煤化学工业著称于世。19世纪末,世界化学研究成果的2/3来源于德国。一次世界大战前,以煤焦油为原料的染料、医药工业和以焦炉气为原料的合成氨、硫酸工业、烧碱工业是化学工业的发展重点。二次大战后,利用廉价的石油和本国雄厚的化学工业技术基础、现代化的装备,迅速发展了石油化学工业。使德国的多种无机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产品均居世界前列。其化学工业技术工艺水平也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1991年世界十大化学工业公司中,德国的赫希斯特公司、巴斯夫公司和拜耳公司分别居第二、三、五位。
  本文标题:欧洲-德国(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ijing/2464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ijing/24649.html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欧洲-德国(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欧洲-德国(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