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人类地理学概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人类地理学概论 > 温带林农狩猎文化区域

温带林农狩猎文化区域

时间:2010-09-20 18:20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东亚季风影响我国最北的温带地方是黑龙江流域,这里生态环境是以黑土带和针叶林区为特色。因地理环境夏季也要穿毛线衣的温带气候,雨量夏季集中,但阳光斜照,对农业不利,草原和林区腐枝落叶却可分解成为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1米以上),能抵抗大雨冲刷,使地形成为和缓起伏的草原坡地,开垦容易,肥力亦高。在山地林木茂密,为耐寒针叶树,如红松、云杉、冷杉等,称为“林海雪原”景观,孕育着狩猎的古老民族,例如分布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人(自称),意即是“使用驯鹿的人”,或“山岭上的人”。因山岭地即为密林区,故以狩猎为生,社会结构是保留有原始社会性质的民族。建国初仍是在原始社会家族公社阶段,在我国境内有7个氏族(莫昆),基础组织是家庭公社,称“乌力楞”,意即“子孙们”。公社是由同一父系的若干代子孙各个小家庭组成,小家庭5~15个不等。家族长名“塔坦达”,意即“一个火堆的首领”。由民主选举产生。在乌力楞内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猎获物按户平均分配。清代以后,由于铁器、枪支、马匹的使用,生产力提高,私有财产出现,小家庭每脱离家庭公社(乌力楞),血缘关系纽带向地缘关系的乌力楞村转化。管理莫昆的头人(莫昆达)也就成为管理全村各莫昆的族长了。但清政府除抽调骑马猎手编入八旗军外,每年只按例收貂皮一次,未破坏其社会组织。但祖先养鹿的习惯,因迁居河谷养马而改变,但族名仍用“鄂伦”(通古斯语即“驯鹿”之意)。主要聚居于大兴安岭密林中的鄂伦春自治旗,面积5.5万平方公里,区内林地覆盖率达97%,人民政府驻地在阿里河镇。狩猎期一般在“鹿围期”(9月至落雪),即交尾期,为获鹿鞭主要时期,春2~3月为“鹿胎期”,夏5~6月为“鹿茸期”,落雪以后为“打皮子期”。猎队自行组织,男子出猎,女子养好马匹,和加工猎物。现鼓励定居,开垦农作。把“仙人柱”①式住处改建房屋。真正狩猎的林栖民族是鄂温克族,与鄂伦春族同说通古斯语,邻居,亦都是从贝加尔湖、勒拿河区南迁入国境者。“鄂温克”即“大山林中的人”之意。近代仍以“乌力楞”为社会组织单位。汉族文献见《三国志·挹娄国》:“挹娄,在大东北千余里,滨大海,未知其北所极。”徐杰舜(1989)认为,在唐代史书记有贝加尔湖东北500里处的“鞠国”养鹿,以鹿牵车,聚木为屋(今称“撮罗子”),即为本族。《明一统志》称为“北山野人”,并记“乘鹿出入。据周星(1986)调查,今天额尔古纳左旗的鄂温克人(旧名雅库特人)仍以养驯鹿、狩猎林中为主要生计。他们唐时据《通典》仍有以石器为镞部落,如室韦北的“驱度寐”人,又记流鬼“以骨石为镞”。记弊利国是“以皮为舍”,“每猎得鹿,将家室就而食之,尽更移处”。记述室韦部“饶麞鹿,射猎为务”。又记各部多乘雪橇,多以桦皮作屋,与今天鄂温克人中的生活情况相同,可见其族源与北狄各族有关,社会进步亦有差距。鄂温克人今仍有少数驯鹿部落从贝加尔湖区迁入,犹如鄂伦春人因南迁而改以牧马为生,这部分鄂温克人因居大兴安岭北部,驯鹿不至死亡而保存下来,人口只 160人(1989),养驯鹿只有 800头左右。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如砍林、病害、狼害等,使森林载畜力下降。因生态环境变坏,种群太小,不利选种和繁生,湿地变少,藓苔、石蕊、蘑姑、草类、树枝叶减少,使驯鹿食物缺乏,致使鄂温克人频繁迁居(冬春2~4天迁一次,夏秋10~20天迁一次),寻找新牧场,亦利于猎射。但由于枪械进步,林地缩小,狩猎业也日见衰落。这里今天成为我国唯一放养驯鹿地区,但已属于世界驯鹿分布最南地区了。驯鹿放养是野生状态,但温驯易养,除供食肉、用皮、饮奶外,还是运输工具。搬家时,驯鹿王先导,其后分驮老、幼、妇女、家具、猎物成一鹿帮长队。每次行程约6~10公里不等,成为森林牧民与猎民相结合的生活型,已有上千年历史。驯鹿旧名“四不象”①。鄂温克人以养驯鹿为生,使家无定居。建国后,多次促使定居,但因不改养猎结合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又日差,使林区人民生活全靠国家保证。与北美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亦为养鹿乘橇通古斯人)近年由  9个部落分展成 13个部落情况不同。作者在加考察时,即知北美的民族政策较我国为有效,主要是对地理环境的保育成功,养猎经济与人民生活都较现代化所致。不强调农业发展和要求定居。

当然,黑土地区有利于农业,使东北地区的农牧民族易于兴起,如西汉时期有夫余、肃慎,东汉之挹娄,均以农业为主。肃慎自商代即贡“楛矢石弩”(《国语·鲁语下》),并有亚腰石锄出土,青铜器物也多。挹娄继兴,亦“以青石为镞”,亦以农业为主。夫余农牧均盛,亦产良马。北魏时勿吉人推翻夫余奴隶主政权,由黑龙江南迁到松花江,农业发展,至隋唐已称为靺鞨,分布于黑龙江的称“黑水靺鞨”、契丹人即称“黑水靺鞨”为“女真”。其中完颜部即为北宋初期发展农业,输入铁器,改变氏族、部落的血缘组织为“千夫长”(猛安)、“百夫长”(谋克)为地缘组织,即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女真族由是真正成立,反辽成功,建立金王朝,入主中原地区,并屡攻占江南地域,把南宋政权大大削弱。另一个是清王朝的建立。这个王朝建立者为满洲族。满族祖先即为女真族中的建州女真后人,他们到明代后期,已发展成以农业为主的满族。《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云:“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战杀”。努尔哈赤(1559~1626)即利用此时机,1583年开始,并合其他各部,1587年建城,定国政。1601年建立黄、红、蓝、白四旗军队。1615年扩至8旗,具有军事、行政、生产权力。1616年建立“大金国”。1635年称“满族”。并入主中原,攻占西藏、新疆,以及外蒙(今蒙古国)、越南、高丽(今朝鲜、韩国)各地,成为我国疆域范围。

因此,在温带林农狩猎文化区域中,基本上可以分出两个文化区来,即:①北部温带林牧文化区;②南部黑土农牧文化区。分述如下。

-------------------------------------------------------------------------------

①  用几十根柱(5~6米长)搭成圆锥形架子,上盖狍皮(冬),桦树皮(夏),门开一面,内有火塘,吊锅煮食。
①  因鹿角、马头、驴身、牛蹄而得名。《通典·边防》称为马,“不乘,但取其乳酪充餐”。
  本文标题:温带林农狩猎文化区域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renlei/2032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renlei/2032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温带林农狩猎文化区域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温带林农狩猎文化区域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