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大谋略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理大谋略 >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我国土地资源持续利用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我国土地资源持续利用

时间:2011-04-06 07:02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土地资源是各种土地的数量与质量的总称,包括已经利用的土地和尚未开发的土地两大类。土地资源既包括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土地的社会属性,它是人类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节约利用和集约利用土地,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关注土地问题,形成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1986年6月25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后来进行了多次修订。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地根”已经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我国土地管理工作要点
 严格执行土地法律法规。从现行立法体制和法律法规效力来看,我国土地法律法规体系主要由七个层次构成:宪法、土地法律、土地行政法规、地方土地法规、土地行政规章、地方土地行政规章、其他土地规范性文件。
 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国家有关精神,制订并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并进行了大量的规划修编工作。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已经建立起来。
 坚持市场优化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并举。通过政府规定和政策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给、用地结构、用地方式等环节,确保规划用地和合理用地。各地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对土地供应的调控作用,有效遏止了滥用土地的势头。
 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耕地保护制度。对耕地实行动态监控,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重点保护基本农田,保障土地生产力不致下降。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 严格实行用地审批制度。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严把用地审批关,除国家规定外,一律实行土地有偿使用。
 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主要是控制非生产性项目的占地比例,严禁以各种名义圈占土地和乱占耕地,对闲置、浪费土地的状况进行治理。土地管理部门强调集约用地,协调城市规模,要求对旧城区和一部分乡镇进行改造,努力挖掘城镇内部的用地潜力,同时也督促开发区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

国家“土地新政”
 在土地利用方面,涉及基本农田的变动更为严格,占用基本农田需要经过国务院审批。
 在运用价格机制调控用地方面,当确定了基准地价和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标准之后,地方政府不可能再为招商引资而竞相压低地价。
 在征地补偿标准方面,总体要求是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如果达到30倍补偿上限仍不足以补偿被征地农民损失的,就需要动用国有土地收益来进行补偿。
 保护耕地地方政府主要领导负主责,“土地新政”明确划分了各级政府土地管理的权利和责任,并将建立耕地保护责任的考核体系。
 在土地流转方面,允许建制镇、集镇及村庄的集体建设用地、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依法流转。
 国家明确指出,低价招商必须严格禁止,耕地保护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用地指标不符合规划不得批准。中央政府对乱占耕地进行“铁腕”清理,尤其是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旨在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进而促进经济稳步健康地发展。

1997-2004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5.7%,8年之间净减少耕地746.7万公顷。全国基本农田面积仅1亿公顷左右,现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我国现有耕地总体质量偏低,普遍存在着肥力下降、环境恶化等问题。在全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占35%,中产田占37%,低产田占28%。全国耕地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8%,缺磷、缺钾比较严重。尽管强调耕地的“占补平衡”,但“占优补劣”现象非常普遍,不少地方仅重视耕地的数量平衡,却忽视了耕地的质量平衡,导致中低产田比重加大。
当前,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严峻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全国土地市场尚不规范,土地利用比较混乱。一些地方不按规划办事,存在着违规批地、违法用地的现象。一些地方擅自或变相修改规划,导致土地的无序利用。二是全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1996年以来,全国耕地面积已经减少了1亿亩,现有耕地仅18亿多亩,人均耕地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粮食生产远未过关,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三是由于经济发展迅猛,土地合理利用、尤其是基本农田有效保护面临着沉重压力。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的关系,实行科学的土地供给,是新时期的一个大重要课题。四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保护失地农民利益的问题日益突出。必须协调好个方面的关系,尤其是处理好吃饭、建设、失地农民安置三者之间的关系。
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我国各地实施最严厉的耕地保护政策,进行征地制度改革,在基本农田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借助于“地根”手段,从严控制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钢铁、水泥、电解铝、高尔夫球场、高档别墅等建设项目。我国对现有开发区进行大规模的整顿,使基本建设战线得以有效缩减。2004年,全国核减各类开发区4813个,占开发区总数的70%;压缩开发区建设面积249万公顷,占开发区规划建设面积的65%。
新时期我国的土地利用,必须有利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协调城乡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的制订,必须高度关注以下方面:协调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严格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注重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从宏观的角度统筹各地区的土地利用;强化规划管理保障措施。面对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严峻形势,我国将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以确保耕地的基本数量和国土资源的永续利用。当前,国家把银根、地根控制作为宏观调控的两大手段,尤其是是把土地控制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相当数量的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其中以耕地减少最为突出,林地次之;因工业污染和环境破坏,农业用地质量普遍下降;在城镇周边地区,以往的大田农业为城郊农业所取代,导致粮食显著减产;农业土地资源的衰退对农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不少地区由粮食净调出地区转变为粮食净调入地区。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农业用地还会进一步减少。耕地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建设用地的持续扩张,此外还有农业用地内部的结构调整,以及退耕还林还湖等生态建设。在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建设用地规模将持续扩张,居民点和工矿用地面积的增长势头尤为强劲。因此,必须加大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强调合理用地和节约用地。同时,还要抓好土地复垦、耕地整理、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等重要环节,逐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发达国家人均粮食消费量为600~1000公斤/年,中等发达国家400~600公斤/年,贫困国家低于400公斤/年。我国生活质量评价标准,以人均占有粮食550公斤/年为富裕水平,500公斤/年为小康水平,450公斤/年为宽裕水平,400公斤/年为温饱水平。以2004年全国粮食产量46946.9万吨为基数,以不同生活质量人均粮食占有量为标准,即可计算出我国土地在四种生活水平下的人口承载力状况。
表9-5  我国土地人口承载数量
生活类型 富裕型 小康型 宽裕型 温饱型
可承载人口(万人) 85358 93894 10433 11737

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土地承载力不容乐观,粮食生产也没有过关,2004年人均粮食仅361公斤,相当于世界上贫困国家的水平。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尤其是农业科技的推广,我国粮食单产还会进一步提高。但许多因素又制约着粮食的增产,比如非农建设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化进程加速,工业污染毁损农田等。因此,保障土地安全,协调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在新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社会经济活动强度不得逾越资源、环境的特定承载能力。阈值是指生态资源的最大限度的供应量和承受度,在环境阈值范围内,依靠自然生态系统本身的净化能力,可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但开发强度、污染程度超过系统阈值,就会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反过来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加速阶段,对资源开发使用的强度不断提高,由此导致的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将会不断加重,已经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提高我国土地承载力的策略主要包括:(1)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重点保护基本农田,协调好开发建设与农田保护的关系,力求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2)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确保每年有足够的农田生产粮食以及人民生活必需的农产品,针对粮食生产实行一定的政策优惠。(3)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加强土地集约经营和中低产田改造,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努力提高粮食单产。
新时期我国保护基本农田保护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1)采取严厉的保护政策,出台一系列保护基本农田的法律法规,实施全面的动态监控,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对于毁坏基本农田的事件予以严惩。(2)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杜绝掠夺式的开发方式,保护基本农田的生产力,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并分类、分地区采取具体的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3)支持农业发展,保护农业生态,设法调动农民高效利用和妥善保护基本农田的积极性。(4)有关项目和建设资金向基本农田保护区倾斜,注重搞好基本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保护基本农田的观念意识。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按照土地利用计划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调整土地利用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可利用土地数量,促进区域土地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现阶段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整农用地结构,平整土地,归并零散地块,进行道路、沟渠综合建设;归并农村居民点,结合农村康居工程建设,治理空心村,实行退宅还耕。土地整理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顺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标题: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我国土地资源持续利用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moulue/2667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moulue/2667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欢迎你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我国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我国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