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间行为概说
现代大多数地理空间理论,都基于某种相同的行为假设。赛尔特和玛茨(CyertandMarch)建议商事机构行为使用无量纲理论(nondimensionaltheory),他们依据两条基本的假定:一为该商事机构总是寻求其最大利益;二为他们具有良好的知识和经验。只有在上述两条基本假定被充分满足后,才能承认传统的空间理论是真确的。在此假设前提下,才能把它们运用到最优化的计算中,并且在均衡解的制约下,才会显示出意义。
在空间经济的理论中,利益的最大值通常被认为是因运输成本趋于最小所致的结果。一种简化了的情形是,可以使用“自然距离”的最小值化,并以此转化得到最大的收益。在这一方面,区位的最优化可以联系最近所提的接近性原理,即特定条件下互相作用的物体,它们的位置倾向于尽可能地接近在一起。有时也称该原理为社会物理学原理,因为它类似于物理学中某种基本的最优化原则,而且它们的运动方式不仅在物理学中,在社会学中,甚至在某些生物学中都是十分类似的,当然,对于一般系统论更是如此。
在简单评述过去一些研究结果之后,由于研究者的感应不尽相同,因而所得到的信息以及对信息的过滤,不可避免地总带有主观的印记。这说明空间方案的主观判断,将会使传统的行为假定发生形形色色的畸变,甚至使它们成为很不现实的东西。此外,空间理论模型常带有特定条件,即特定的空间允诺,而这些空间允诺,又常常是有问题的和经不起推敲的。于是,大多数地理观念上的空间模型,都取决于一个均一的各向同性的二维平面,这无疑是把一个地理空间简化到它的最低限度,甚至变成一个常数的地位。至于区际间点的分析模型,通常所作的空间假定是不很清楚的。然而它们几乎全部都包含着有关面积分散性和面积均匀性的测度,而后应用这些测定的结果作为基础,再去确定每个区域的中心。倘若这些是在功能意义的基础上作出的,那么每一个区域就可被想象成廖什型的需求圆锥,或者被想象成一个克拉克型的城市,在其上的商品出售、互相作用的强度、人口密度的分布等,统统都随着离开中心位置距离的加大而衰减。葛莱维奇(Gurevich)等人更加详细地讨论过这类问题,并且证明克拉克型的城市模型,可推广用以解释非均一性空间的状况。正是由于现实的地理环境与理论假设中的各向同性平面之间相距甚大,因而葛莱维奇等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他们使得原先许多地理学家顽固反对的在假想条件下所建立的空间理论,有可能被更广泛地理解和接受。件
已有相当多的地理学家对以上所讨论的经典空间理论中所作的基本假设作出了评述和争辩,归纳起来其基本共同点是:认为这些假设具有高度的非现实性,但并不排除一些更加合理的空间允诺。事实上,一个理论的建立离不开基本的假设条件,且科学理论建立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将所讨论的对象,放在其奇异点或特例的状态下,先揭示它们在特殊情形下的行为本质,而后再在此基础上逐步复杂化,直至解释全部状况,最后趋于完善。这里的奇异点和特例,正是建立理论体系时的基本假定。须知,奇异点和特例虽然并不具有普遍的现实性,但却不能否认它可能正是客观规律表现极限,因此它一方面可使所研究的对象还原到最本质的和最简单的状况,另一方面它本身的规律也应是所研究对象的整体规律的一部分。
本世纪60年代,伊萨德和达赛(Dacey)曾在他们的研究中,得到一些很有用的结论:[70,71]个体在地理空间中的选择行为,随着他的态度,可能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变化着。由此不难看出,他们在原先的空间经济理论中,添加了一项更为复杂的内容,把个体行为的要素一并考虑在经济分析之中。
尽管确定型的方法和随机型的方法,在概念上有着巨大差异,但却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形:对二者的解算所获得的结果是相近的或相同的。因而在一个过程中,一种模式类型的提供,常常可帮助解释或发展另一种类型的模式。例如,最基本的确定型引力公式模型,可能会涉及到人们互相作用的几个随机型的模式。而在事实上,即使那个属于确定型的引力模式,也有可能通过自身的转换,成为另外一种随机型的模式。比较典型的意义是:这些互为作用的模式考虑到两组概率,一组是竞争者已经达到和已经接受机会的数目;一组是竞争者超出某个确定距离,为了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机会所占据的比例。作为结论,概率本身就成为一种度量,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行为在地理空间不均一性条件下的机会问题。与此同时,概率本身也间接地关系到最初地理空间均衡性,即各向同性的假设。由此看来,概率论的引入以及随机模型的建立,对于认识人的空间行为是必不可少的,它使人的空间行为解析,从原先定性的认识水平上,转到了定量表征的轨道。
本文标题:空间行为概说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lilun/742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lilun/7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