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教学基本功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理教学基本功 > 怎样安排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

怎样安排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

时间:2018-08-05 19:26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对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地理基本技能包括读图和填图技能、阅读地理图表的技能和进行简单地理计算等技能,它们是顺利完成地理活动的保证。
一、阅读和使用地图技能的训练
地图是向学生传递地理信息的媒介和载体。它们既能成为独立学习材
料,又能为教学创设直观情境。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地图有教学挂图、学生地
图册、教材插图和附图。
独立运用地图技能的形成,在赖于训练。即要求学生了解地图基础知识
后,反复运用地图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掌握地图语言。只有能够看懂
地图,能说明图上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点,并作出正确结论,才算掌握了运用
地图的技能。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而学生地图
册就是进行这种训练的优良场所。训练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
第一步:对照课文阅读地图。一般学生的读书训练先于读图训练。因此,
初学地理时,读书能力优于读图能力;习惯读书,不习惯读图。所以,读图
训练应当从读书入手,由书到图:即阅读课文后,先在地图上对课文描述的
地理事物进行定位;然后借助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位置、轮廓、地形、河湖、
城市、交通等地理特征在头脑中形成分布观念。这就是通过读书辅助读图的
过程。下面的练习可以反映这一阶段的训练要求:阅读课文和图62,填写下表:
第二步:按照地图复述课文。是指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照地图默述
课文。起初分题叙述如位置、地形、气候、水文、资源、产业、交通、城市
等,逐渐发展到综合叙述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利用改造
自然的途径和措施等。下面的练习反映了第二步训练的要求:据图63 叙述热
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变化的原因。
第三步:独立使用地图认识地理事物。这不妨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例:首
先,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说明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特征和联系;然后对照教
材加以修正和补充;在此基础上加深、拓宽知识领域。经过反复训练便会形
成图文统一的地理知识:读文时,头脑中便会涌现生动形象的地理图景;读
图时,头脑中便会呈现出条理分明、准确丰富的地理课文。下面的“西北地
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阅读提纲(见表2),大体反映了第三步训练的
要求。
若从学生地图思维发展的过程去认识以上三步训练,可以作这样的解
释:地图虽是形象的,但图上的所有符号都是抽象的。所以人们说:地图是
地理事物抽象化的形象。地图的这个特点,决定了运用地图进行思维必是形
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的思维。
从训练的第一步看,是借助地图把学生熟悉的文字符号与尚且陌生的图
例符号建立联系。这样,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这样的认识链条:词语(课
文)——词语代表的地理实体——对应的图例、颜色、符号。第一步训练的关
键,就在于建立这样的联想链条。
第二步训练就是在上述基础上,通过情境的反复和变换,使链条双向通
畅。
训练的第三步是通过联想再造地理图景或地理模型:一方面概括形象知
识,形成关于地理分布和地理过程的表象,储存在大脑的右半球;另一方面,
将抽象得到的地理本质,诸如概念、规律、原理等,以语言的形式,储存在
大脑的左半球。由此可见,地图思维是一种品格很高的思维。
要使地图充分发挥教学效益,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因此,“创设问题情
境”便成为用图的关键。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目标和学生求
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表2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阅读提纲(表格由学生回答)
位置邻国范围面积
占全
人口
占全
主要少数
民族
地形及分
气候特征主要河流植被
西
大兴安岭
以西;长
城、昆仑
山、阿尔
金山以
北。
俄、蒙、
哈、吉、
塔。
内蒙
古、新、
宁、甘
西北
部。
30 % 40 % 蒙古、回、
维吾尔、哈
萨克
高原盆地
为主。包括
内蒙古高
原、塔里木
盆地、准噶
尔盆地。
温带大陆性
气候。干旱,
降水量自东
向西, 由
400mm 降至
200mm 。
河流稀少,
多为内流
河。主要外
流河是黄
河,主要内
流河是塔
里木河。
自东向西北
由草原—荒
漠草原─荒
漠。呼伦贝
尔是优良的
草原牧场。
横断山以
西;喜马
拉雅山以
北;昆仑
山、阿尔
金山以
南。
塔、阿、
巴、印、
尼、锡
不、缅。
青、藏、
川西
部。
25 % 不足
1 %
藏高原为主。
青藏高原
有“世界屋
脊”之称,
还包括柴
达木盆地。
独特的高原
气候,气温
低,晴天多,
日照时间
长,太阳能
丰富。
怒江、金沙
江、雅鲁藏
布江水力
资源丰富,
有待开发。
高寒草原牧
场。
图64 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入与课题有关的探讨情境。这一过程概括起
来就是“不协调——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造成不协调需要设疑,把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疑问之中,在
学生心理上造成悬念从而把注意、记忆、思维和探讨凝聚起来,达到智力活
动的最佳状态。请看下面的教学实例(细节略):“穿越日界线的日期变化”。
教师:(指《世界时区图》)这幅图使我想起一个故事,请你们对照地图,
边听边看边想:
1520 年,麦哲仑率领着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开始了环球航行的
宏伟计划。1521 年,他们越过了大西洋、太平洋后,麦哲仑死于菲律宾。麦
哲仑的水手们闯过了千难万险,于 1522 年 9 月6 日抵达西班牙港口巴塞罗
那,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的壮举。但船上的水手却吃惊地发现,西班牙
当地的日期竟是9 月7 日。事情惊动了教会,教会断定,失去的一天是被躲
在船里的魔鬼偷走的,因此船不能停靠,人不得上岸。“失去的一天到哪儿
去了?”水手们百思不解。请你用已经学过的关于时区和区时的知识,帮助
他们找出失去的一天。
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们,他们终于运用学过的知识找回失去的一天,
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教师接着说:曾有这样一道高考题,你们是否有勇气试
一试?(学生们跃跃欲试)
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 月30 日12 时(区时)起,经过5 分钟,越
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A.12 月29 日12 时5 分;B.12
月30 日11 时55 分;C.12 月30 日12 时5 分;D.12 月31 日12 时5 分。(答
案:A、C、D)
学生们利用《世界时区图》展开热烈的探讨,不仅得到了问题答案,而
且总结了穿越日界线日期的变更规律。但教学并未就此止步,教师接着问:
麦哲仑的水手要重新获得失去的一天应当怎样做?
教学在一连串的问题中,从一个高潮推向另一个高潮;从知识到技能,
又从技能达于创造思维活动。通过这一教学实例我们看到,运用地图进行教
学(心智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以下操作步骤:运用地图设置问题情境;组织
学生观察、理解问题;示范讲解、引导探讨;提示方法、开拓思维;及时评
价,反馈矫正;归纳认识过程,巩固提高。
  本文标题:怎样安排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bengong/7804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bengong/78043.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怎样安排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怎样安排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