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打完针后大声地哭着,妈妈一边亲他一边说:“宝贝不哭,护士阿姨不好,妈妈打她,我们叫爸爸打她。”
生活中不乏这种例子,小朋友在地板上滑倒了,父母就要打地板,而不是提醒孩子走路应该当心;孩子吃糖果嚼到了舌头,父母就“扬言”要打卖糖的人,而不是提示孩子吃东西应该轻嚼慢咽;孩子期末考试差了,父母可能会埋怨隔壁人家装修太吵,而不是告诉孩子应该反思自己学习中的不足……虽然这些都只为了抚慰孩子,却在无意中培养了孩子一种错误思维——只要自己出错了,那肯定就是他人造成的,要找他人算账。在这种思维下,孩子很难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弱点,也可能老是犯着同一个错误。
对这种现象,有人以“绊凳子”为例,比较了中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妈妈的态度。先是中国妈妈,她会很心疼地抱起孩子,然后边打凳子边说:“这个坏凳子,竟然绊倒了我的宝贝,打打打。”再来是美国妈妈,她会大声地让孩子站起来,鼓励说:“你是可以的,宝贝。站起来,自己都站不起来,以后怎么保护妈妈?”最后是日本妈妈,她会让孩子自己站起来,并认真地对孩子说:“按着你刚刚摔倒的路再走一遍。”当她的孩子再走一遍时,自然就会绕过凳子,不再跌倒。
台湾作家龙应台的儿子因为失恋,又与英语老师出现了误会,心情很不好。他告诉妈妈,最近生活里问题很多,自己过得蛮惨。龙应台在认真听完孩子的倾诉后,以《阳光照亮你的路》为文,告诉孩子“我只能让你,看着你,跌倒,只能希望你会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希望阳光照过来,照亮你藏着忧伤的心,照亮你眼前看不见尽头的路。”
凳子和地板都是横在我们眼前的东西,我们可以打它拍它给孩子出气,可在孩子今后长长的人生路里,还有很多挫折和障碍,是需要他们自己去独立面对的。我们看不到,更不能为他们“拍”为他们“打”。所以,我们只能给予他们鼓励和勇气,让他们从跌倒的地方自己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