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是蒸湘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转型期、快速跨越期。“十二五”规划编制的过程是认识不断深化提升的过程,是从更深层面理解中央和省市委决策精神、准确把握当前发展阶段特征的过程。科学编制好“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蒸湘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至关重要。
体现前瞻性
一要做到科学定位。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必须在认真分析国内外环境变化的基础上,深刻认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中央、省、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走向,正确判断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分析,转方式、调结构、抗通胀是上级各层面的主调,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是蒸湘区的主攻方向,要将现代化的城市经济业态定位为蒸湘区的主要标志。二要勇于跨越发展。“十二五”时期,根据衡阳市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以及蒸湘区在全市更加突出的中心城区地位来看,商贸中心将更加巩固,现代服务业将更加成熟,钢管配套产业将更加强劲,税源财源将更加丰富。要以跳起来摘桃子的魄力,在制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上更加积极,在规划重大产业布局上有大手笔。三要突出持续稳健。把握好三个方面要求:一是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城市规划要在满足城市生产、服务、消费、就业功能的同时,在商业网点设置、交通网络设置、公辅设施设置等细节上更加考虑群众的实际需求;二是充分彰显城市特色。充分考虑和依托雨母山、蒸水河、南华大学等文化、生态、环境资源禀赋,把新城建设与城中村、老城区改造结合,更加重视文化、生态、文明、和谐的宜居功能;三是倡导和实践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理念和做法。逐步地、适当地推广新技术、新能源,形成良好的政策导向,鼓励业主采取节能减排、生态保护措施,引导经济社会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突出可行性
“十二五”规划既是宏伟蓝图,更是实践手册,规划编制最终要落实到项目上来,力争使总体规划起到提纲挈领、统揽全局、指导发展的作用,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要突出在产业基础好、配套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社会效益广等四个方面筛选、引进、培植项目,注重引进新兴战略产业和重大民生项目,要以重大项目的不断落户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跨越发展。
要紧盯上层争项目。准确把握中央、省、市的发展方向和投资走向,积极与国家、省、市规划对接,争取更多、更大的项目和资金向蒸湘区倾斜,有效推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要对接外地引项目。根据湘南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有利政策和地缘优势,大力引进沿海产业梯度向内地转移,做大做强“蒸湘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逐步集聚发展、形成规模。
要把握特色建项目。衡阳“世界一流钢管制造加工基地”这一工业巨舰坐落蒸湘区,衡阳“国家现代服务业试点城市”这一金字招牌也以落户,而蒸湘区正处于衡阳的中心城区和商贸中心。要围绕这“一工一商”大力推进新兴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增强二三产业的竞争力和带动力。
注重系统性
在规划的科目设置上,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规划这个重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内各项规划间的衔接,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规划与城市规划体系的密切衔接,做好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密切衔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健康有序推进。在实施方式上,要以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共同推进。以法律途径提升规划的权威性,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召开听证会,充分征求社会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做到集思广益、共同参与;加强行政约束,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落实保障规划实施的相关配套措施。对一些目标应制定相应的实施步骤和考核机制,一旦规划目标无法实现,要有相应的调整和补救措施。
反映包容性
要牢固树立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理念,统筹各社会群体、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协调发展,充分反映“十二五”时期的包容性增长要求。社会资源不能失衡。发展成果要辐射到社会各个群体,把更多的资源向民生方面倾斜,特别是要更多的关心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使他们在社会保障、经济收入方面,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产业结构不能偏废。在加强重大经济项目建设的同时,要坚持抓大不放小。充分发挥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非主导经济实体在完善产业结构体系中的补充作用,构建合理完备的生产性服务业链条;充分发挥小门店、小市场、小作坊在服务市民、全民创业的平台作用,形成功能完善、覆盖广泛的生活性服务业网络。社会事业不能遗漏。在编制“十二五”规划中,要特别重视社会事业发展,要将民生方面的规划作为“十二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