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改善了干部队伍整体结构、提高了综合素质。一方面,基层干部选拔到上级党政机关工作,自身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平台,能够进一步开阔视野,增强全局观念,提高领导水平,完善经历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同时也激发和促进了机关干部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进而增强整个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有助于进一步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社情民意,体察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使决策和工作指导更符合实际,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把自己所学的丰富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驾驭全局和应对复杂局面的本领。问卷调查中,“您认为基层经历能使干部得到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一题中,认为能够增长做群众工作和处理复杂事务能力的占63.1%;认为能够增强群众观念,提高服务群众意识的占29.2%;认为养成艰苦奋斗和求真务实作风的占15.3%。
三是进一步转变了干部的作风。基层干部熟悉民情、了解民意,生活朴实、作风务实,把他们充实到各级党政机关,能够促使机关干部自觉增强服务意识,更加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减少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而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使他们对基层工作的难处有切身的感受,对群众生活的艰辛有更加直接的了解,有利于增强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实干精神。凡是到基层锻炼过的同志,回来后工作作风都有明显的改进,“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在他们身上很少出现。在访谈和座谈中,大家普遍有这样一种认识,过去在机关工作,基层同志来办事,只会简单的按政策处理,稍微不符合政策规定的,都不能办理,而有过基层经历后,不但态度不一样,而且还会主动为基层考虑、想办法、求解决。
五、构建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链对策建议
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链,对于从整体上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调研,对此项工作我们有如下的打算和建议。
(一)注重培养链的环环相扣。从基层工作、组织培养、组织考察和择优选拔四个环节入手,努力做到环环相扣。(1)在基层工作环节,这是干部培养链最初始的环节,承担着干部选拔、锻炼的任务,因此要进一步拓宽向基层和生产一线输送优秀人才的渠道和举措,确保基层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可供择优选拔。下步我们设想:一是扩大基层公务员的招考比例,在干部编制分配上适度向基层倾斜,市级机关录用公务员至少要有20%以上比例向县(区)、乡镇(街道)公务员中进行选调或向社区(村)进行招考;二是在基层党政领导班子中增设一至两个领导职位,供挂职干部任职,不占职数,不参加换届;三是对机关新招录的公务员,坚持到基层锻炼的制度,具体年限6个月以上是否合适经试行一段时间后再做进一步完善;四是要继续深化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派工作,加大高校毕业生到社区(村)任职的工作力度,并加大社区(村)干部招录乡镇公务员队伍的力度,其中特别优秀的可以直接提拔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2)在组织培养环节,要坚持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民情调查队员选派和点派制度,把此作为加强干部交流的常规性工作来看待,尽量淡化机关干部下派的优越感,消除下派“做客”现象,让他们真正融入基层一线,同时,要逐步扩大下派干部任职锻炼的比例,让更多优秀的机关干部到基层任职,并坚持除特殊岗位外,干部提拔一般要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原则。要进一步完善结对帮带机制,对“大学生村官”、下派挂职干部等实施一对一的结队帮带制度。(3)在组织考察环节,实施跟踪考察了解,消除干部在基层远离组织视野的误解,要加强考核等相关制度的建设,建立并不断完善针对干部在基层锻炼的考核指标体系,以经常性的、动态的考核来取代年终或者任职期满后的常规考核。同时,市级要每2年组织一次优秀基层年轻干部的考察遴选工作,要求县区每1年对遴选对象进行跟踪了解,做好相关干部信息的通报,对在基层锻炼这个阶段已达标的对象,及时选拔优秀者作为下一阶段培养对象,制定新的培养目标和措施,实施多岗位锻炼。(4)在择优选拔环节,要完善面向优秀“大学生村官”招考机关公务员的选拔机制,通过适当增加分数、定向招考以及其他优惠政策优先录用。要加大公开选拔力度,县(区)以上党政机关每2年拿出一定领导职位面向基层一线实行公开选拔,拓展基层干部的输出渠道。今后无特殊情况,选拔副县(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有2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对在基层一线得到历练、有培养前途的基层干部有重点地选派到市级或上级机关挂职调训,特别优秀的及时予以提拔任用。
(二)注重培养链外部环境营造。把从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打造成一种常态机制,干部群众的认识至关重要,因此,要不断建立健全培养链的相关制度,扩大培养链的社会影响。(1)要加强链条式培养制度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逐渐认识到在基层锻炼,工作上有干头,事业上有奔头,政治上有盼头,从而为基层选用干部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共识: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干部,这是干部成长的一个规律。如果能形成这个共识,就可以确保基层干部的来源上充满活力。(2)要建立注重基层经验的干部选拔导向机制。进一步明确提拔任用干部必须从基层选拔的刚性要求,将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确保基层和生产一线干部的培养选拔效果,今后市、县(区)在配备使用干部时原则上实行“三个优先”使用机制:即在提拔使用干部时,优先考虑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干部;重要部门、重要岗位出现空缺时,优先使用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干部;对优秀的基层一线干部要及时优先提拔。(3)要完善在基层培养党政干部的社会保障机制。帮助解决基层干部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体现组织的关心关怀。通过营造宽松的环境来激发干部创业的内在动力,促进和帮助他们尽快成长,做到真情关爱、真诚信任、真心育才。下步,我们将针对“大学生村官”聘用期满后的后续政策,配套完善相关制度。围绕“大学生村官”聘用期满后可否续签合同、经费保障、福利待遇及身份等方面的问题明确后续政策规定,尽量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4)要形成长效机制。加强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要着眼长远,因此要有一个系统的科学规划,为增强工作指导性,建议能有一个“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链的具体实施意见”,以进一步指导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