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半荒漠啮齿类动物,无论种类或数量均以沙鼠和跳鼠两个类群为主。前者主要栖息于沙漠,后者主要栖息于戈壁。有蹄类中最普遍的是鹅喉羚,野驴在准噶尔北部和柴达木西北比较常见。食肉兽中最常见的是狐、沙狐、虎鼬、荒漠猫和狼。鸟类中有凤头百灵、沙、漠鹏等。蜥蜴类以多种沙蜥和多种麻蜥为优势。蛇类有沙蟒和花条蛇。在半荒漠带以蝮蛇最多,常危害牲畜。
荒漠中的绿洲动物栖息条件较为优越。鸟类有山斑鸠、原鸽、家燕等为数量较多的留居或繁殖鸟类。河湖沼泽的水禽和涉禽也较丰富,大白鹭、苍鹭、赤麻鸭和燕鸥等在此留居或繁殖。绿洲环境也有利于沙鼠、仓鼠、跳鼠和田鼠等栖息。伴随人类活动的小家鼠和栖息于湿润环境的林姬鼠、灰仓鼠、普通田鼠,以及麻雀和家燕等数量增加。
5.高地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寒漠动物群。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山地,向北经帕米尔至天山西部。主要由高地型区系成分所组成。
青藏高原东南部,森林与草原或草甸交错,动物栖息条件较好。高山森林和草原的动物,互相混杂和渗透,构成高地森林草原动物群。兽类中白唇鹿和马鹿最为常见,是这群动物的代表,其次有马麝和狍。啮齿类有高原兔、喜马拉雅旱獭、中华鼢鼠、长尾仓鼠和松田鼠等。食肉兽有狼、狐、猞狸、石貂、马熊、艾鼬、香鼬和豹猫。鸟类有藏马鸡、蓝马鸡、高原山鹑和虹雉等。爬行类中常见的有高原蝮,另有温泉蛇。两栖类的优势种有倭蛙、高山蛙、西藏蟾蜍等。
藏北高原由于环境严酷,动物贫乏。但少数适应于高寒条件的种类,可占据广泛的区域。有蹄类中有藏野驴、藏原羚、岩羊和盘羊。藏羚和野牦牛堪称寒漠的代表。啮齿类中以黑唇鼠兔和高原兔最普遍,其次是旱獭、白尾松田鼠、藏仓鼠和高原。前述高地森林草原的食肉类,除豹猫外,均可见于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但数量较少,最常见的是香鼬。鸟类有褐背地鸦、藏雀等几种留鸟。高原湖区水禽很多,优势的留居鸟有棕头鸥、斑头雁、赤麻鸭、秋沙鸭和燕鸥。黑颈鹤是高原沼泽地唯一的鹤类。西藏雪鸡可做为高原的代表,常在高山草甸、灌丛带栖息。高原内部两栖类和爬行类十分稀少。
6.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分布范围相当于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区域。区内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森林动物群的原来面貌改变极大,已沦为次生林灌、草地和农田动物群。典型的林栖动物,只保存于面积不大的森林中,有为数不多的猕猴、短尾猴、金丝猴。赤腹松鼠、长吻松鼠、花鼠等为林中优势种。在丘陵山地次生林灌和草地,常见的有蹄类有小麂、牙獐、毛冠鹿、野猪和林麝。在农耕地区以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食肉兽主要是中、小型种类,以黄鼬、鼬獾、貉、豹猫等为优势种。常见种有果子狸、大灵猫、小灵猫、青鼬和狐等。它们食性颇杂,主要以田野啮齿类为食。鸟类中主要有麻雀、大咀乌鸦、金腰燕、喜鹊、珠颈斑鸠、环颈雉等。湖泊水域,在冬季为多种水禽越冬场所。丹顶鹤常至长江中、下游一带越冬。最常见的蛇类为乌游蛇、草游蛇、眼镜蛇等。龟鳖中鳖与乌龟最常见。两栖类有泽蛙、青蛙、金线蛙、大蟾蜍、日本林蛙等。云贵高原有华西雨蛙等。
7.热带森林、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其分布范围与南亚热带和热带区域相符。这里自然环境优越,动物的食料丰富。森林动物群的主要特点是组成复杂,树栖、果食、狭食和专食种类多。在次生林灌、草坡和农田,种类趋于简单,地栖动物显著增多。
热带森林中,树栖、半树栖动物最典型的是灵长目动物,包括树鼩、猕猴、叶猴、懒猴和长臂猿,啮齿类中有赤腹松鼠和热带森林中特别繁盛的翼手类(栖居树洞)。主要在地面活动的穿山甲。食肉兽有青鼬、金猫和灵猫等。地栖兽类活动于林缘和林中稀旷处,如有蹄类中麂、水鹿、野猪和啮齿类的豪猪、多种家鼠等。森林中鸟类繁多,树栖鸟类如冠斑犀鸟、缝叶莺、黄胸织布鸟等。地栖为主的鸟类是雉类,如原鸡、白鹇、环颈雉等,有些地方还有绿孔雀和孔雀雉。两栖类、爬行类之树栖种类有多种树蛙和雨蛙,还有巨蜥、绿瘦蛇、过树蛇等。
次生林、灌丛草坡中,上述森林中地栖动物成为优势。大、中型兽,如水鹿、毛冠鹿、鬣羚、豹、虎等活动于人迹罕至的山区。中、小型食肉兽如豺、豹猫、鼬獾及灵猫科一些种类,也活动于次生林灌和草坡。猕猴对次生林灌适应较强,还有赤腹松鼠、花鼠等。在农田环境中,多以3—5种鼠类占优势,其中黄毛鼠分布最广。次生林灌和农田环境中,留鸟较多,主要有灰燕、珠颈斑鸠、家燕、麻雀、乌鸦、几种鸭等。冬季在沿海河口水域有数量众多的雁、鸭迁来越冬。两栖、爬行动物种类多。蛇类中多毒蛇,如各种烙铁头、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两栖类有数种小树蛙、大绿蛙、黑眶蟾蜍、泽蛙、虎纹蛙等。
本文标题:我国陆栖脊椎动物地理(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zi/2412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zi/24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