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是我国沼泽分布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沼泽分布率达20%,其东北部高达30%。本区沼泽发生发展过程以草甸沼泽化为主。在沼泽化过程中,由于水分不稳定,少雨年份沼泽干涸,有机体进行好气分解,所以大多没有泥炭积累,仅有20厘米左右的腐殖质层,多为潜育沼泽。潜育沼泽占本区沼泽面积的80%。
松嫩平原,沿嫩江和松花江干支流的河滩地,都有沼泽分布。本区以芦苇沼泽为主,主要分布在乌裕尔河、洮儿河和霍林河下游漫滩地。嫩江下游的闭流区内,除无尾河地表水影响较大外,地下水出露是沼泽形成的主要原因。因该区土壤质地轻,地表水易于渗漏地下,而在土层下部常有不透水层,因此在风蚀洼地上,由于地下水出露地表而形成大片沼泽。
二、地表结构
东北地区的地表结构,略呈半环状的三个带,最外一环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紧接着是山地丘陵地;山地丘陵地内侧则是广阔的平原。
本区的地貌,类型很多,但分布很有规律。山地和平原面积大体相等。山地的岭脊高度,海拔一般在1000—1500米左右,缺少巍峨峻拔的高山。主要山地有两列,西侧是大兴安岭,东侧是长白山地。除两列华夏向山地外,北部还有一道北西走向、新近隆起的小兴安岭,它与东西两列山地围成半圆状的马蹄铁形,在其内侧环抱着肥沃的东北平原。在平原的中南部,延伸一道与小兴安岭走向平行的松辽分水岭,海拔仅200多米,但它却使松花江与辽河南北分流,也是一条明显的新构造线。从上列四条构造线看,东北的地形略呈三面环山、平原中开的盆地轮廓。地势变化从中部向四周高起,中心部分为近期冲积物组成的平原,海拔150米左右,平原周围,包括松辽分水岭在内,为黄土状物质组成的台地平原。再向外,北、东、西三面是海拔300—400米的波状丘陵和600—1000米以上的中、低山地区。
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了本区的地形轮廓。在山地隆起带中,以断裂运动为主,同时伴有岩浆活动,酸性岩浆岩广泛分布。东北平原沉降,堆积了深厚的陆相白垩系,含有丰富的油气藏。第三纪初期,地壳相对稳定,山地经长期剥蚀,已成准平原状态。山间盆地,如依兰、珲春等地堆积作用盛行。第三纪中期喜马拉雅运动开始,本区转为以挠曲、断裂为主的地壳运动。大兴安岭挠曲作用甚为明显,伴随内蒙古高原急剧上升,组成内蒙古高原的边缘。东北东部亦因断裂隆起,形成广义的长白山地。在两侧隆起山地之间,形成了广阔的凹陷地带,三江平原与松嫩平原沿断裂继续下沉,接受山地搬运下来的侵蚀物质的堆积,形成深厚的河湖相堆积层。山地上升,平原下降均与深大断裂有关。这次运动的方向是北北东,和燕山运动的构造方向基本一致。
本区的新构造运动,对现代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升降运动是新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东部山地和大兴安岭自燕山运动以来一直是上升地区。山地普遍存在2—3级夷平面和较大河流发育多级阶地,说明上升运动具有间歇性,而且山地的东侧上升幅度大于西侧,上升具有翘起性。大兴安岭不对称现象十分显著。早更新世中期,在辽阔的沉降带上有小兴安岭沿北西西向崛起,致使结雅盆地与松嫩平原分开,成为黑龙江与松花江的分水岭。早更新世末或中更新世初松辽分水岭隆起,分隔了松花江与辽河水系。从此,就形成了三面环山、平原中开的盆地轮廓。中部平原是下沉地区。下第三系在平原北部,厚300米,上第三系河湖相沉积在平原西部,厚200余米。第四系沉积西部厚达140米,东部仅20—40米。三江平原,第三系厚度为200—300米,最大厚度可达1000米。第四系厚度在平原边缘为50米,平原内部最大厚度达200米以上。
断裂活动控制着升降运动和火山带、地震带的分布,在地貌和水系上也有明显反映。本区地处亚洲大陆东部边缘强烈活动带上,活动性深断裂相当发育,以北北东向和北东向的构造线占优势,它控制着山地与平原的展布方向和轮廓。北北东向断裂带,主要有长春—四平—营口断裂带(向北延伸到哈尔滨—绥化)和嫩江断裂带。它们分布在中部平原的东西两侧,在地貌上,同松嫩平原与东部山地、大兴安岭的分野线相一致。北东向断裂,以东部山地较为发育。规模较大的有鸭绿江断裂带、密山—敦化—抚顺断裂带、依兰—伊通断裂带。它们由两条以上平行断裂组成,多为地堑式断裂带,地貌上表现主要是河谷平原。带内有第三纪、第四纪多期火山喷发,玄武岩和火山锥体的展布方向与断裂方向一致。东西向断裂,主要有赤峰—开原断裂带和西拉木伦河断裂带。北西向断裂,以小兴安岭西南侧和东北侧的断裂最为明显,对火山、地震活动及某些河段的流向有控制作用。小兴安岭与松辽分水岭的隆起,都是受北西向断裂控制的。
本区火山活动相当剧烈,次数之多,分布之广为我国其他地区所罕见。从晚第三纪到现在,本区有多期火山活动,其中以上新世中期的老爷岭玄武岩喷发规模最大,覆盖在山区夷平面上,形成范围广阔的熔岩台地。第四纪更新世火山活动在分布特征上,主要表现为玄武岩熔岩填充河谷。与第三纪相比,第四纪火山以中心式喷发为主,火山锥数量明显增多,总数在500座以上。火山活动受断裂构造控制。在大兴安岭东侧有甘奎火山群和诺敏河火山群,在东部山地有长白山与龙岗火山群,小兴安岭西南侧有德都五大连池到嘉荫一线的火山群。松辽分水岭两侧有双辽七星山、公主岭范家屯火山群等。其中以长白山及五大连池火山群的近期活动最为著名。长白山,从第三纪到现在,大致有三次(第三纪末,更新世和全新世)火山喷溢。白头山就是多次喷发形成的高大火山锥体,白头山天池是我国最深的火口湖。玄武岩流广泛分布于张广才岭以东,熔岩面积达4万平方千米以上,是我国最广大的熔岩台地。距白头山100千米范围内的熔岩台地玄武岩厚约500~600米,不仅覆盖了长白高原,而且充填了牡丹江、穆棱河谷地,对地形发育颇有影响。五大连池火山群中的老黑山和火烧山,在1719年和1720年曾有喷发,形成了石龙熔岩台地和被熔岩堰塞的湖泊群。
本文标题:东北地区区域特征(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zi/2409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zi/24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