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有一条“银河”,那就是由无数多种多样的天体组成的存在于宇宙中的银河系。人间也有一条“银河”,那就是最早由人工开凿的蜿蜒在中国大地上的京杭运河,又称南北大运河。地理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4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在历史上,大运河曾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中国交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它自北而南穿过的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都是物产富饶、经济发达的地区。沿岸的北京、天津、德川、徐州、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和杭州等众多的城市,犹如一颗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运河之滨。大运河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和工程技术专家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又一象征。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它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运河是利用许多天然河流、湖泊开凿成的人工运河。因其水量的大部分从沟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补给,因此各段的流向很不一致。大运河各段之间高差悬殊,全线各段“三起三落”。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制定了改造京杭运河的计划,大运河的主要河段成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重要通道。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开凿于公元605~610年(隋炀帝大业六年)。由于中国东部地区,北起华北平原,南止杭嘉湖平原,平畴坦荡,沃野千里,数条东西走向的大河,给这一广袤地域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同时也割裂了南北交通,没有一条南北向的天然河道沟通由西而东并列平行的几条大河,联结相互分隔的不同流域。这种情况在古代大大影响了各流域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政治上的统一。因此,修凿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就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为将这一梦想变成现实,中华民族的祖先曾作过数千年的艰难探索。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当时割据一方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竞相修明内政,争强称霸,即开始凿筑多条人工运河。到了春秋末期,一条沟通长江下游与淮河下游的人工河道,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第一次出现了,这就是崛起于长江下游的吴国在公元前486年开凿的邗沟。这条运河成为后来陆续开凿的纵贯中国东部大平原的京杭运河的最早河段。公元589年,隋王朝结束了300多年的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为了沟通国都长安与东南富庶地区的联系,便于从黄河下游和江淮地区转运漕粮,以及加强北部边防,隋朝全面规划了运河建设,大规模开凿了以洛阳、开封为中心,北起涿郡、南达杭州的运河网,习称南北大运河。
南北大运河分为四段,由南至北分别为: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
江南河最早开凿于周敬王三十四年前,其走向自今苏州西北行,在常州以北、江阴以西的利港注入长江。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开始整治由吴城(今江苏吴江)通往钱塘江北岸河庄山的百尺渎,基本形成了北起京口(今镇江),南至余杭的江南运河。隋炀帝时重开江南运河,自京口引长江水,绕太湖之东,直达钱塘江边的余杭,全长400公里,成为中国东南地区的一条重要航道。
邗沟开凿于公元前486年,全长150公里,成为沟通长江、淮河南北交通要道。
到了公元7世纪之初,隋代为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重新开凿南北大运河,隋炀帝征发几百万民工,先后开挖了通济渠和永济渠。通济渠全长1000公里,首次沟通了黄河与淮河的联系,成为隋炀帝时代开凿的最为重要的一条运河。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全长1000余公里。至此,形成了一条以隋朝东都洛阳为中心的,将五大水系联成一体的全国运河系统。
南北大运河,将江淮地区、中原地区和河北平原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以洛阳为中心,西通关中贫地,北抵河北大地,南达太湖流域,流经现今的京、津、陕、豫、冀、鲁、皖、苏、浙九省市,全长2700公里的庞大大运河体系。整个运河网络布局合理,线路绵长,腹地广阔,渠道深广,为世界水利史上一空前伟大的工程。
本文标题:人间银河--京杭大运河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ishui/11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ishui/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