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与居民 乌克兰地处东欧南部,东部和北部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为邻,西部与波兰和斯洛伐克接壤,西南部与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接界,南部濒临黑海和亚速海。面积为6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200万,是欧洲面积大(仅次于俄罗斯)、人口较多的国家,全国划分为25个州,首都为基辅。
乌克兰处在欧洲通向中亚、西亚和俄罗斯的通道上,又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为浓厚的经济基础,因此,其政治、经济地位都显得很重要。
位于东欧平原南部的乌克兰,地貌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平缓。东北半壁多为平原、低地,海拔在100~200米以下;西南半壁多为丘陵与低山,丘陵地区(包括东南部丘陵)海拔一般在200~350米之间,山地(包括克里米亚山地)海拔多在800~1500米之间。属于温暖大陆性气候,仅克里米亚山南麓沿海为地中海式气候。生长期为190~240天,≥10℃以上活动积温为2400~3400℃,在东欧属热量资源较丰富的国家。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450~300毫米,西部各州可达700~800毫米。乌克兰大部分地区地处草原黑土地带,土壤条件良好。总之乌克兰是一个水热土条件结合的比较理想,有利于发展农业及其他经济活动的国家。
乌克兰平原部分分属于波列西耶针阔混交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三个自然带。波列西耶混交林带位于西北部和北部,气候温润,宜耕地少,森林、草地广布,水草条件良好,有利于乳肉用畜牧业的发展和马铃薯等作物的生长。森林草原带绵延在波列西耶以南的广阔地带,基本上分布于乌克兰中部的丘陵地带,气候温和,为草原黑土地带,水热土条件的有利结合,为多种作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南部为草原带,直抵黑海、亚速海沿岸,气候温暖而干燥,是乌克兰最温暖地区,但年降水量少,不灌溉难以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
乌克兰是欧洲矿产资源最丰富多样与资源地域组合最理想的地区之一。矿产资源主要集中于四个地区:小克里沃罗格—扎波罗热地区,以铁、锰蕴藏为主,并有有色金属与非金属矿分布。主要包括克里沃洛格、克列缅丘格和别洛泽尔斯科耶三大铁矿区和尼科波尔锰矿区,为发展钢铁工业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基础;(2)顿巴斯地区,位于乌克兰的东南部,蕴藏丰富的烟煤和无烟煤,并有多种非金属矿分布,这里是乌克兰的能源基地与焦煤基地;(3)喀尔巴阡山麓-里沃夫地区,这里蕴藏天然气、石油、煤炭、天然硫和钾盐等多种矿床,但矿体规模小,一般只具有地方意义;(4)第聂伯河左岸地区,位于乌克兰的东北部,已发现有石油和天然气等。
总之,乌克兰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对其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特别是铁矿与煤炭、锰矿及石灰石、耐火材料等在地域分布上的有机结合,以及水、热、土资源的良好地域组合,为区内重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乌克兰的人口密度较高,平均每平方公里达83人,人口主要集中在中部工农业发达的森林草原地带,每个州的人口密度多在100人上下。乌克兰人占全国人口的73%,讲乌克兰语,在语言上属于东斯拉夫语支,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民族在语言、文化方面有许多相近之处,在过去也曾有多次联合与独立的历史,信奉东正教和基督教。俄罗斯民族占全国人口的21%,此外为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波兰和匈牙利人等。
经济 乌克兰是东欧现代产业发展较早的地区,于19世纪后半叶,在俄国产业革命过程中,乌克兰走在全俄工业化的前列。在外国资本的支持下,重点开发顿巴斯煤田,发展第聂伯河流域区的钢铁工业和全区的资本主义农业。在前苏联时期,这里是工业化建设的重点地区,建成了全苏的重工业基地和农业基地;第二次大战期间,乌克兰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战后的40多年过程中,其经济不但得到恢复,而且取得了长足发展。乌克兰现在已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工业—农业国家。
以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结构。乌克兰拥有得天独厚的工业资源,煤炭、铁矿石、锰矿石等的储量与产量在欧洲名列前茅,其他金属与非金属矿石种类较全,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煤炭工业 主要集中于顿巴斯地区(绝大部分位于乌克兰境内,其东部则属俄罗斯,即罗斯托夫西部地区),顿巴斯煤田是世界上年产量超过1亿吨的六大煤田之一。煤田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在1800米深度内煤炭地质储量为1410亿吨,煤种全,其中适于炼焦的煤炭近400亿吨,该煤田已有200多年的开采历史,井深不断增加,地质条件逐渐恶化,开采成本不断增加,但由于紧邻钢铁基地,其开采程度仍然很高,现年产在2亿吨左右,主要集中在顿涅茨克州和伏罗希洛夫格勒州,主要中心为顿涅茨克。煤炭除大部分自销外,还向东欧和俄罗斯出口。
钢铁工业 煤炭基地(顿巴斯)、铁矿石基地(克里沃洛格等)与锰矿石基地(尼科波尔)和熔剂及耐火材料基地等几者相互接近(在300公里范围内),十分有利于钢铁基地的形成;这里又是钢铁消费的巨大市场,并有悠久历史和较好的发展基础,为钢铁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年产铁矿石1.3亿吨左右,生铁和钢各5000万吨左右。钢材品种齐全,是世界上的钢铁生产大国之一。铁矿石、生铁的输出成为德国东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以及俄罗斯西部地区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来源,钢材亦有相当部分调往前苏联各国。乌克兰钢铁工业集中于三个地区:(1)顿巴斯,为老基地,钢铁工业接近炼焦煤产地,主要中心为顿涅茨克;(2)第聂伯河流域,为30年代随同克里沃洛格铁矿区开发而新兴的钢铁工业区,最大中心是克里沃洛格,年产钢、生铁各1500万吨左右;(3)亚速海沿岸,地处上述两个基地之间,便于从上述地区输入焦煤(来自顿巴斯)及铁矿石(主要来自刻赤半岛)和向外输出钢铁产品,主要中心为日丹诺夫,年产生铁、钢各约1500万吨。
机械工业 由于乌克兰的煤炭工业与钢铁工业都很发达,又是欧洲的重要农业区,因此,机械工业发达并有明显的专门化方向。该区以消耗金属量大的重型机械制造(冶金设备、矿山设备、起重运输设备、工程设备、锻压设备)、动力机械、机车车辆、舰船、飞机、拖拉机及农机制造为主,石油与化工机械、机床、精密机械、航天等高技术及食品工业机械等也较发达。主要中心是哈尔科夫和基辅,三大钢铁工业中心的机械工业也较发达。
化学工业 与煤炭—冶金基地和有色冶金(炼锌)及化工原料开采(岩盐)相结合以基本无机化工(硫酸、纯碱、烧碱)化肥(氮肥及磷肥)生产为主;60年代以来,利用区外的原油、天然气发展了石油、天然气化工,从而促进了有机合成工业的发展。主要化工中心有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等。
食品工业 乌克兰是欧洲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也是人口稠密和农业劳动力充裕的国家,耕作业、养畜业和水果栽培业都比较发达。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食品工业,在东欧占居重要地位。这里是东欧的甜菜糖生产基地,其产品向前苏联各国有大量出口,植物油、罐头、动物油和肉类生产等均自给有余并有相当数量出口。
发达的多部门的农业乌克兰是前苏联以及东欧各国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水热、土条件结合得比较理想。在乌克兰6040万公顷国土中,农业用地有421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近70%,是世界各国农业用地比重很高的国家。其中主要为耕地,达3420万公顷,达国土面积的57%和农业用地面积的81%,是垦殖指数很高的国家;割草地和牧场共670万公顷,只占农业用地的19%。
耕作业与养畜业结合是乌克兰农业的重要特点。耕作业中,农业部门繁多,小麦种植业遍及全区,其播种面积及产量约占全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一半。甜菜、豆科作物和马铃薯种植与栽培业分布于国土北半部;而向日葵和玉米种植业主要分布于南半部;瓜菜、果树、葡萄、烟草栽培业主要分布在外喀尔巴阡山前地带和克里米亚南部沿海地区。甜菜和向日葵种植业是乌克兰的主要经济作物部门。养畜业发达,主要部门有乳肉用养牛业、养猪业和养禽业。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紧密,除利用草场、牧场外,大量种植饲料与饲草,甜菜与向日葵加工后的废料与废楂,都是养畜业的极好饲料。乌克兰的种植业与养畜业和食品工业已经形成一个良性生产循环系统。
比较发达的交通运输网 乌克兰是东欧地区铁路、公路、内河、海运、空运和管道运输都比较发达的地区。铁路运营里程达2.3万公里,是前苏联中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尤其东南部工矿区路网更为密集。拥有2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为发展远洋和近海运输提供了有利条件,海运货物周转量已占总运量的近1/3。拥有通航河道4700多公里,第聂伯河、南布格河、北顿涅茨河、德聂斯特河和境内多瑙河等,成为在区内运送大宗物资的通道。拥有27万公里的公路线,在运输农畜产品、食品、轻工业品和矿建材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原油(年产500万吨)和天然气(年产29亿立方米)相对短缺的乌克兰,可以利用俄罗斯通向这里的油气管道取得石油和天然气。主要交通枢纽有基辅(综合交通枢纽),哈尔科夫(铁路枢纽)和敖德萨(国际性港口)。
地区差异与主要城市 在乌克兰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依据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形成了三个经济区:即以重工业为主的顿涅茨—第聂伯河流域区,以农业为主要特色的西南区和海港与旅游业较发达的南方区。
(1)顿涅茨—第聂伯河流域经济区 位于乌克兰的东南部分,包括8个州,按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37%和42%,是乌克兰人口集中和经济发达的核心地区。乌克兰的重工业(煤炭、钢铁、重型机械、化工、电力、水泥等)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同时,这里又是集约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冬小麦、玉米、向日葵、甜菜等都具有区际意义,城郊农业很发达。铁路运输网密集。
顿涅茨—第聂伯河经济区由三个亚区组成:①顿巴斯地区,地处顿巴斯煤田区,在煤田开发基础上,带动钢铁、机械、化工、电力和建材等工业的发展,城镇人口比重高达90%,形成以顿涅茨克(人口110万)为中心的具有工矿城镇特点的城市群;②第聂伯河流域地区,拥有欧洲最大的铁、锰矿蕴藏区,在钢铁工业基础上带动了多部门机械工业的发展,成为区内两大工业部门,电力、化工、建材工业也有所发展,多部门的农业和城郊农业也占重要地位。铁路与河运都较发达,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人口118万)为这一地区中心,钢铁、机械、化学工业发达;③哈尔科夫地区,是在当地农业自然资源和周围地区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部门的农业与机械工业区。哈尔科夫不只是本地区,也是顿涅茨—第聂伯河流域经济区的主要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人口160万。动力机械、农业机械和机床工业为主要工业部门。有8条铁路和20多条航空线与国内外进行联系。科学文教发达,有20多所高等学校和许多科研、设计机构,是乌克兰的文化中心。
(2)西南经济区 位于乌克兰的西南部,包括13个州,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44%和42%,人口密度居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地区农业自然条件良好,水、热、土组合得当,劳动力资源充裕,是乌克兰的主要农业基地,垦殖指数、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和商品率均高出其他经济区,冬小麦、甜菜、长纤维亚麻、葡萄和啤酒花生产等是本区主要专门化部门,畜牧业也比较发达。食品工业与纺织工业比较发达,制糖、乳品、肉类、罐头等工业具有区际意义。60年代以来,机械、化工与电力工业发展很快,尤其是耗能和耗原料少的加工工业取得长足进展。西南区已成为工农业都比较发达的地区。能源和工业原材料短缺,主要靠顿涅茨—第聂伯河流域区供给,或者依靠发展核电站来解决。
基辅是该经济区的中心,也是乌克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259万,它位于第聂伯河与其支流斯纳河汇合口以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曾是古代罗斯民族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俄国西南部最重要的水运枢纽和商业中心。现代工业起步于19世纪后半叶,现在是乌克兰重要的机械、轻工和食品工业中心,化工与建筑业也比较发达。基辅是乌克兰的综合交通枢纽,是联系俄罗斯、中亚以及东欧诸国的交通要冲。它与周围中小城市已形成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城市群。
(3)南方区 位于乌克兰的南部,包括四个州,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19%和14%,是面积小和人口少的经济区。濒临黑海、亚速海的地理位置,紧邻顿涅茨—第聂伯煤炭、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以及温暖和阳光充足的气候,对本区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以造船业为主的机械工业,喜温的农业与食品工业和海运与旅游及疗养业是本区的主要产业部门。本区修造船历史悠久,可以制造各种船舶和舰艇,主要中心为尼古拉耶夫斯克;此外,农机制造业也比较发达。本区以冬小麦种植为主,向日葵、葡萄、水果和蔬菜种植业也很发达。按农业人口的平均产量与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食品工业发达,葡萄酒酿造业、水果蔬菜罐头工业和水产加工业为主要部门,敖德萨和赫尔松为主要生产中心。近海与远洋海运业发达,客运量与货运周转量约占前苏联的2/3左右;克里米亚半岛和敖德萨是著名的疗养地带和旅游 区,雅尔塔是著名的旅游城市。
敖德萨是黑海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工业中心,人口110万。1794年辟为军港,19世纪下半叶发展成为俄国粮食重要输出港,现已是最大的杂货港。在其附近先后开辟了伊利伊切夫斯克和格里戈里耶夫斯克两个新港,以分担敖德萨港的部分运输任务。机械工业与食品工业发达,前者以机床、农机和起重机械制造为主,后者则以制糖与糖果点心、肉类、罐头和葡萄酒工业较发达。敖德萨也是著名的旅游、疗养城市。
本文标题:乌克兰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ijing/2457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ijing/24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