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长江三峡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长江三峡地理 > 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

时间:2013-11-22 12:55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三节 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

  一、防洪

  (一)在长江防洪体系中,三峡工程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防洪问题,是当前长江中下游防洪中最严重和最突出的问题。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巨大的防洪作用。

  1.遇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后,枝城站相应流量不超过71 00~77 000立方米/秒,配合荆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措施的运用,可控制荆州市水位不超过45.0米,为避免荆江两岸1500万人口和154万公顷耕地发生毁灭性灾害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荆江流经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沃野千里,是粮库、棉山、油海、鱼池之乡,是长江流域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属国家重要商品粮棉和水产品基地。“两湖熟、天下足,”举世闻名,是一块宝地。

  2.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约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遇不大于百年一遇的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后,可控制枝城站最大流量不超过56 700立方米/秒,不启用分洪工程,荆州市水位不超过44.5米。荆江市境遇1931年、1935年或1954年洪水,可不启用分洪工程,减少淹没耕地约6.4万公顷。城陵矶地区,遇一般洪水可基本不分洪(洞庭湖水系各支流尾闾除外)。遇1931年、1935年或1954年洪水,依照三峡水库不同的洪水调度方式,不同年份可减少淹没耕地3万~10.1万公顷。

  3.由于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可避免遇特大洪水时因荆江大堤溃决而威胁武汉地区的安全;同时由于提高了城陵矶以上洪水控制能力,配合丹江口水库和武汉附近地区分蓄洪区运用,可避免武汉水位失去控制。三峡水库拦蓄洪水,相应减少了城陵矶附近地区的分洪量,从而提高武汉防洪调度的灵活性,对武汉防洪起到保障作用。同样道理,三峡水库对武汉以下地区防洪也是有利的。

  4.减轻洞庭湖区的洪水威胁。洞庭湖地区,由于泥沙淤积,排洪出路不畅,现有湖区堤防虽不断加高,但圩垸防洪能力仍然较低,防洪战线长,高水位历时久,在长江上游和洞庭湖水系各河洪水来源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前,湖区防洪标准很难提高,也无根本改善办法。三峡水库建成后,能有效地控制上游来水,减轻洞庭湖区的湖水威胁,延缓洞庭湖的泥沙淤积;可对澧水洪水进行错峰补偿调节,减轻其尾闾的洪水灾害;并为松滋等四口建闸控制和洞庭湖的根治创造条件。

  5.由于三峡水库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将极大地增强长江中下游防洪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便于应付各种意外情况。根据国内外大江大河防洪的经验,有控制性工程和无控制性工程在防洪调度方面的可靠性和机动性大不相同。汉水丹江口水库建成后,根本改变了汉水中下游防洪的局面,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长江干流至今还没有一个控制性的防洪水库,使中下游防洪高度机动性和可靠性极差。有了三峡工程,一般洪水可由三峡水库拦蓄;若遇特大洪水需要动用分蓄洪措施时,也因有三峡水库拦蓄洪水而为分蓄洪区人员的转移、避免人员伤亡赢得时间,作用将是十分显著的。

  (二)加高堤防能否代替三峡工程

  堤防是长江中下游防洪的一项基本措施。但仅依靠堤防防洪也是有限度的。例如:依靠堤防防御1954年的大洪水,现有堤防需要再加高2~3米,初步计算土方量为76亿立方米,挖压占地10.67万公顷,迁移人口百余万人;同时还必须重建、改建成千上万座涵闸、泵站、桥梁等等。投资惊人(不比三峡工程投资少),难度极大,既不经济,也不现实。更重要的是现有的堤防有些已经很高,堤基和堤身质量不好,如再加高,很难保障安全。更何况堤防只是单纯防洪,无法和三峡工程巨大综合效益相比。

当然,长江防洪系统工程是一个整体工程,除了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在金沙江河段及乌江等支流修建水利枢纽外;为了稳定长江河势,发挥防洪和航运效益,还应坚持上下游、左右岸统一规划,并贯彻“蓄泄兼筹”的原则,加强堤防、分蓄洪和水库工程建设,走综合治理之路,最终实现“标本兼治”。
  本文标题: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anxia/1101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anxia/11010.html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