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的青藏高原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的青藏高原 > 土壤利用特点和改良(2)

土壤利用特点和改良(2)

时间:2010-01-29 02:57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1)土壤水分不足。这与高原农区气候偏于半干旱和干旱有关,因此,
不少地方全年均需灌溉,有的地方则需要补充灌溉,否则难以获得较高而稳
定的产量。
(2)土壤耕作层中钾的含量较高,而氮磷偏低。高原土壤的成土母质主
要是由含钾矿物较多的各种沉积物组成,土壤中钾含量稍多,而氮、磷含量
不足,难以满足作物生长的正常需要。加上不少农区缺乏施肥的习惯,或仅
施入未腐熟的肥料,影响了作物的产量。
(3)土壤风蚀严重,质地偏粗,易漏水漏肥。由于风多且大,常常吹走
地表细土物质,表层土壤质地变粗,熟化层渐薄。这样既不利于作物根系生
长,也影响作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此外,部分地区土壤有盐渍化现
象,土壤含盐量偏大,因此,必须因地制宜采取调剂质地、合理灌溉、广辟
肥源、适当深耕、合理轮作等项措施进行改良。其中广辟肥源、增施肥料和
合理轮作,用地养地两项具有普遍意义。
各地农家肥肥源多,但利用率低。如大量的牲畜粪多数用作燃料,人粪
尿基本未利用,至于绿肥,利用也不普遍。要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必须注意
施用有机肥,改进沤肥方式,提高肥效。作物构成单一,几乎80—90%以上
都是青稞、小麦,这一作物构成不利于恢复地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根
据不同的农业自然条件调整作物结构和种植比例,也应当种植一定数量的绿
肥。
长期以来高山土壤,均为单一的畜牧业利用。1958—1960 年青海牧区曾
盲目开垦573 万亩,毁草种粮,大部无收,这是忽视生态规律的惩罚。对于
多数高山土壤而言,天寒风大,土层薄,含砾石多,不利于农作。除部分可以农牧结合、条件较好的地方少量垦殖外,大多应以牧为主。当前生产上存
在的问题是,由于长期过度放牧,不仅使牧草生长力下降、甚至死亡,同时
土壤紧实度增加、结构破坏、土壤渐趋旱化。加之鼠类、旱獭对草皮和土壤
的破坏以及风、水的侵蚀,导致形成秃斑草场甚至砂砾滩,土壤生产力严重
下降,草畜矛盾日益突出。青藏高原上退化草场及鼠害、虫害严重的草场面
积较大,每年因冬季缺草死于春乏的成畜也不少。实践证明,高山土壤发展
牧业应以经营放牧草场为主,但同时宜辅以建立饲草饲养基地。因为单纯依
靠天然草场发展畜牧业将是脆弱的和不稳定的,经不起稍严重的自然灾害。
人工草场产草量高,对越冬保畜有重要作用。当然,要建好人工饲草饲料基
地必须改变目前粗放的经营状况,解决生产管理和技术上的许多问题。在土
壤利用方面则尤其要注意防止土壤风蚀,避免引起砂砾化。此外,封山育草、
分区划片轮牧也是恢复土壤生产力的有效措施。
  本文标题:土壤利用特点和改良(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qingcang/944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qingcang/944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土壤利用特点和改良(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土壤利用特点和改良(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