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农业概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农业概论 > 知识经济的兴起(3)

知识经济的兴起(3)

时间:2010-01-29 03:44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

  同工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有许多根本的变化,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从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升级。

  (一)社会发展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对经济本身产生巨大影响,还将导致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人类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推动力量,是蒸汽机技术革命导致出现了工厂化的生产方式,代替了手工业生产方式。而电气技术革命又进一步导致公司化生产方式的出现,促进规模经营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推动力量,是电子和信息革命,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数字化信息革命,出现了社会规模上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大趋势,从而再一次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最为明显的是,人类制造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类的制造技术,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手工制造阶段;机械化阶段;自动化制造阶段;信息化制造阶段。车间无人化、物质生产中关键环节的非物质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工业经济时代,工人阶层是社会的主体;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阶层将成为社会的主体。现在,我们说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知识经济时代工人成了知识阶层的一部分。事实上,正如马克思所预见的那样,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将消失。工业经济时代的分配方式主要是“岗位工资制”,人们大都被拴在一定的岗位上,含有某种“岗位奴隶”的味道;知识经济时代将过渡到“按业绩付酬制”,人人皆凭自己的业绩,在市场上获得相应的“价格”,与企业之间没有人身依附,每个人都是经济的主体,都是主人。

  (二)社会生产方式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其社会生产方式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工业经济时代占主体的是第二产业,即制造业(工业);知识经济时代则是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一体化,而且服务产业越来越重要,特别是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将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数字经济”、“网络经济”、“虚拟经济”将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点。工业经济时代以物质为基础,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工业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是“周期性”,遵循“收益递减”规律;知识经济时代是“持续性”,遵循“收益递增”规律。

  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标准化、专业化和社会化,通过大批量的单一产品实现高效率。知识经济时代则是非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即小批量、多品种,但同样实现高效率。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按事先编好的程序,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的每一种产品就是一个型号。从某种意义上说,标准多到了“没有标准”,所以叫非标准化生产。工业经济时代是集中化生产,以工厂为中心,把成百上万的工人集中起来,形成规模或大规模的生产。知识经济时代则是分散化生产,职工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家里或分散的小办公室指挥车间的运转。

  工业经济时代,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占劳动力的80%;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工人降到20%以下,而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人占80%以上。工业经济时代的效率标准是体力劳动生产率,即每个人在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知识经济时代的效率标准是知识的生产率,体力劳动生产率已不意味着更高更多的价值,甚至不意味着有效价值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关键是知识的生产率,即生产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术、转化为产品的效率。

  (三)社会生产管理特征

  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不只包括科技,还包括管理科学和人文科学。同时,管理本身也跟过去不一样了。以前的管理主要是生产管理,而知识经济中的企业管理正在变为一种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美国经济学家罗默提出“新增长理论”——当知识被纳入生产函数之内以后,不是效益递减,而是递增。美国8年来经济平均增长率为4%,而年通胀率只有1.4%,失业率也比较低,实现了所谓一高两低的经济增长方式。工业经济时代的管理重点是生产,是增加产量。所以生产环节成为管理的中心,其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重点是研究与开发、销售以及职工培训。这是由于产品量的增加,或者说产品的生产已变得非常容易,像“自我复制”一样简单;因此,重点已转移到知识的生产与开发,以及掌握知识的人的培训。企业越来越承担着更多的教育责任。

  总之,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有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以知识密集型企业为标志,反映了企业发展的新动向;二是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体现了产业发展的新途径;三是以高技术为杠杆推动传统产业知识化,显示了产业发展的新前景;四是以高技术为武装的服务业异军突起,开拓了经济发展的新领域;五是以新的经济增长理论为导向,为经济长期繁荣打下了基础;六是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为依托,培植管理创新型经济。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又一个巨大飞跃。

  四、知识经济时代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可能性

  一般认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工业经济充分发展,发达国家知识经济的发展是顺理成章的事。那么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该如何面临知识经济的到来?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工业和第三产业也实现了高速增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但是,使中国经济长期面临一系列诸如经济运行质量下降、效益水平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同时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格局依然存在。经济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资金和劳力的大量投入。而对21世纪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有重大影响的知识、信息和科技进步尚未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工业技术结构总体上仍然以初中级技术为主;科技产业化、商品化、集约化程度仍然较低;先进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国外引进;经济结构和竞争水平在相当领域呈现出大而不强的质量特征,等等。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与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趋势的不相称,不仅面临发达国家在知识经济和科技创新上强大优势的压力,而且也受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体制转型国家激烈竞争的挑战。

  有些专家认为,一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5000美元左右才可能有知识经济萌芽的条件。中国的人均GDP仅仅为700美元左右,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个现实,但结论并不能说中国离知识经济还很遥远。从经济发展条件和社会知识化水平来说,作为知识经济的起始条件,中国还有相当的距离,但中国国土辽阔,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是有条件考虑发展知识经济的。而且,从国家、政府迎接新的经济挑战的情况看,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乃至中等发达国家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十五大的召开,提出了两个战略、两个转变、两个建设,包括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以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作为重要内容的这样一个发展战略。十五大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加快各主要产业的科技进步,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重视人才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些整体战略为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二)中国如何迎接知识经济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国首先要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创造比较好的政策环境,关键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在决策时运用知识和信息的水平,树立与知识和信息相适应的发展观。同时,政府要在实现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增强发展知识和信息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要把推动知识的创造和知识在政府、产业界、学术界之间有效的沟通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关于知识和信息产业与整个经济发展的关系要有具体的设想、规划,也要制定迎接知识经济和服务业高技术全局化挑战的对策。要根据中国国情,将改革与发展结合在一起,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落实各项具体政策。

  其次,发展知识经济必须加强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过去所谓的基础设施大概包括三方面内容:交通基础设施;动力和能源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以上三种基础设施与工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尽管它们也是知识经济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但知识经济还需要更适应自身需要的基础设施。

  知识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是将科研、高校、企业与知识机构和广大劳动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网络,通过这个网络的协同和互动,使知识得以生产、传播、扩散,人们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和应用所需要的知识。具体地说,国家的知识基础设施由四个部分组成:①载体,即由高素质、高技能的人作为知识生产、扩散和应用的载体;②主体,即知识机构,包括企业、学校、研究院所和中介服务,是知识生产、扩散和运用的主体;③渠道,即以知识网络来改变教育和知识的交换,影响偏僻地方的生活和文化,使更多的人参与知识网络学习,促进各方面知识的转移和信息的转移;④电信基础设施,包括电视、广播、通讯,容易使大众参与信息和知识的共享设备等。现在各地对电信基础设施比较重视,信息网络的建设正在兴起。但是对其他知识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就相对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也相对不足。应当看到知识经济基础设施各方面应该形成一个整体,必须全面建设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知识经济如果脱离了整个知识基础设施的积累、形成是不行的。

  今天,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开发,成长最快的企业基本上都属于科技型产业。数字表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要成员国的知识经济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西方科技产品利润是中国的100倍。正是依靠知识、信息和技术领先及科技产业强大的生产率,发达国家在市场竞争中才始终处于有利的地位。因此,要实现中国21世纪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必须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实现工业科技的产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按照市场需求建立市场—信息—科技—产业的工业发展机制,以持续创新能力和科技产业的发展,整个产业结构总体水平的提高,形成一种以知识经济扩张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创新体系。


  本文标题:知识经济的兴起(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nongye/1154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nongye/11547.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农业概论:知识经济兴起(1)
欢迎你对知识经济的兴起(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知识经济的兴起(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