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典型的季风气候和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对旅游业既有有利的方面,也存在不利的因素。
首先,我国大部分地区属温带、亚热带范围,温和的气候适于旅游活动的开展。其次,我国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可以开展相应的气候旅游。即使在同一季节,也可以在全国开展多种气候旅游,如隆冬季节在海南岛可以避寒,还可以进行游泳、滑水等水上娱乐活动;在西双版纳可以观赏鲜花盛开的热带风光;而在哈尔滨则可以观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也可以组织滑雪、冬猎、观赏冰雕等旅游活动。典型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景色各异。即使在同一个地区也可因时制宜地组织安排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如江南地区的“春戏桃柳、夏赏荷花、秋临丹桂、冬咏寒梅”。杭州“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
我国气候对旅游业不利之处体现在:四季分明,使我国旅游业呈现明显的淡旺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寒夏热,不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且春天北方和西北地区多风沙,直接影响观赏效果,同时对景物也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的年份副热带高压持久不移,造成长时间高温天气。东南沿海夏秋之交常受台风影响,旅游活动被迫中断。只有秋天大气层结构稳定,秋高气爽,又是瓜果收获季节,因此,秋季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旅游的黄金季节,即使在西北干旱地区或青藏高原也是如此。
四、生物
生物是指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种,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大类。
(一)中国生物基本特征
1.生物种类丰富且多珍稀品种
我国在复杂多样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具有丰富的生物种类和多样的生物群落。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植物都可在我国找到生存的环境,加之在第四纪冰川期,我国许多地区未被冰川所覆盖,为大陆上的物种和生物群落的保存、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场所,从而使我国不但生物种类丰富繁多,而且各地不同程度地保存有白垩纪、第三纪以来的许多孑遗物种及其形成的植物群落。
我国现有种子植物约2 980多属、 24 490多种。仅乔木林树种,亦有2 800多种,包括各种针叶树、落叶阔叶树、常绿阔叶树和热带季雨林及它们之间的各种过渡类型。其中品质优良、经济价值极高的乔木有1000种。此外,还有一批古老和稀有的孑遗树种,如水杉、水松、银杉、金钱松、银杏、珙桐、钟萼木、鹅掌楸、台湾松等,被称为“活化石”。我国天然草地面积达4亿公顷,包括温带草原、干旱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其中温带草原面积广阔,形成许多优良牧场。除此之外,各地还普遍栽培着数以千计的花卉植物、梅、兰、菊、荷等都为我国名花,牡丹更有“国花”之称。
我国动物种类多,数量大。仅脊椎动物就有 3 700种。其中哺乳动物兽类420种,占世界的11.2%,鸟类有1175种,占世界的 15.3%;两栖类及爬行类 520种,占世界的8%。我国动物中不少珍禽异兽是目前世界上所特有的,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扭角羚、野马、野生双峰驼、丹顶鹤、朱、扬子鳄、中华鲟、白鳍豚、羚牛等,这些均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
2.生物地域差异显著
我国植被的分布有着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植被从东南至西北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三大基本区域。大致从大兴安岭经黄土高原东南边缘到横断山脉止于藏南,此线以东为森林区域;从内蒙中部以西青藏高原以北为荒漠区域;两线之间为草原和高山灌木丛、草甸区域。东部森林区随气温、降水的变化,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自北而南有寒温带落叶针叶林,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暧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等。山地随海拔的升高,形成植被的垂直地带谱。一般说来,纬度越低,山地愈高,相对高差愈大,垂直地带谱也愈完整,植物组成也较复杂。东部山地基本上以各种类型的森林为主;西北部山地一般为荒漠、荒漠草原、山地灌木草原或草甸草原等。
动物在地区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差异。我国东部地区属耐湿动物群,蒙新地区是耐旱动物群,青藏高原是耐寒动物群。东北地区森林茂密,多野生动物,主要有东北虎、紫貂、熊、丹顶鹤、蛤什蟆等;南方热带和南亚热带森林区有长臂猿、亚洲象、猴、孔雀等;长江中下游地带水域辽阔,产有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白鳍豚、中华鲟、扬子鳄等。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区是世界著名的珍贵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扭角羚等的原产地,还有著名的药材动物麝以及画眉、雉鸡等鸟类。西北地区的动物以骆驼、马、羚羊、黄羊为主。青藏高原的代表性动物是牦牛,此外还有藏羚羊、野牛等耐寒动物。
(二)中国生物的旅游评价
生物种类繁多且分布地域差异显著,使我国不同地区呈现景色各异的自然风光,大大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林海莽莽、松涛滚滚;草原茵茵,牛羊遍地;……这些均是旅游的好去处。登山旅游人们还可以观赏到从山下到山顶不同的植被景观。此外,我国众多的稀树珍禽,奇花异草吸引着旅游者,还有一大批科学工作者前往考察研究,更为旅游点锦上添花。
本文标题:我国发展旅游业的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luzi/2489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luzi/24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