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我国少数民族节日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我国少数民族节日 > 多彩的习俗节日(2)

多彩的习俗节日(2)

时间:2010-01-29 01:06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云南省南部元江县那婼一带的哈尼族,每年农历二月要过一个“好收色”的传统节日。“好收色”是哈尼语,为“染黄饭”之意,因此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在这一节日祭献阿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笔苦”为哈尼语,是“春鸟”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它就是杜鹃。哈尼人认为布谷鸟肩负天神重托,到人间宣告春天的来临,使哈尼人从此分清以后的节令。因此不论男女老少,如果第一次听到布谷鸟的叫声,都有报以“阿嘎袜”(我听见了),表示他们得到了天神信息。在听见布谷鸟叫声以后,就要选择第一个亥猪日过“好收色”的节日。届时各家各户要用“染饭树”(乔木、黄花、有浓烈香味)的花煮成黄色糯米饭,用“染蛋树”(藤本,根细长,呈红黄色)的根染成红蛋。人们着节日盛装,祭祖,并敬布谷鸟,感谢它们的报春。出嫁的姑娘都要背着黄色的糯米粑回娘家探亲,给娘家同宗族的各家都送去米粑,而各家各户也回赠以红蛋,以示共度佳节。传说远古时候,哈尼族分不清农事节令,春不播种,秋不收获,庄稼长得不好。因此天神才派来布谷鸟到人间报春,哈尼族人从此才知道春天的到来,分清了节令,使农事生产有序,及时耕作,五谷丰登。在丰衣足食的生活里,过传统的“好收色”节日,使哀牢山上的哈尼村寨中增添了一个春意盎然的欢乐节日。

  居住在新疆、甘肃的哈萨克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拥有众多的民间歌手,叫作“阿肯”。每年夏季,天气晴朗,水草丰茂之际,他们就要择日举行“阿肯弹唱会”的节日。届时人们在草原上聚集,搭起帐篷,将牛、马、羊放牧在附近草地。各地“阿肯”也都前来,弹起乐器“冬不拉”,一展歌喉。人们围坐听唱,如痴如醉。传说古代在阿尔泰草原上有一个美丽的年轻女歌手,深得群众的喜爱。有一年夏天,头人被她的美貌和歌声所吸引,要威逼她成亲。这时天上突然飞来一匹骏马,将姑娘驮上云天。原来骏马是姑娘的情郎所变,将她救出险境,共同去向远方。姑娘留恋这里的草原,将手中的冬不拉扔下,化成了无数张同样的乐器,飘落到这里的人间。从此,每年夏天,人们都要聚集弹唱,以怀念这位姑娘。阿肯们有独唱、对唱、合唱等等。除传统曲目外,还往往即兴编词,歌唱赞美草原生活、追求自由民主的理想,其中弹唱时间最长、口才流利、声音嘹亮、最吸引听众者为优胜,备受人们尊敬。

  在云南省红河县哀牢山中的大羊街一带,居住着一个哈尼族的支系叶车人,他们的妇女服饰十分奇特,上衣袖短而宽,无领无襟,左右两摆交掩,却又掩而不严,微露侧乳。下裤很短,腰紧裆浅,紧勒大腿根,赤足裸腿,形似泳裤。现在中年以上妇女都还保留此种服饰。他们喜爱歌舞,天性活泼,经常通过“阿巴多”(喝酒)宴会,由男青年作主,在节日赶场之际,用歌声邀请远方村寨的姑娘前来聚会。他们准备煎鱼、腊肉、腌鸭蛋、煎豆腐、糯米粑、炖公鸡、煎鸡蛋等等,由小伙子头向姑娘头敬酒开始,往返对歌,来回敬酒,在酒与歌之间播种爱情。在每年阳春三月“里玛主”(黄饭节)后的第一个申猴日里,要过一个团结欢歌的“仰阿娜”传统节日,意即“众人田间休息游乐”。这个节日有对歌作乐、振奋精神、解除疲劳、调剂身心的作用。届时人们身穿盛装,手持阳伞,到名叫“孟者轰都”的山上汇集。人们吹笛、弹弦,唱起“阿茨”(山歌)、“哈巴”(规矩歌)等等。吟唱民族的古老历史、赞颂幸福生活,谈情说爱,倾诉衷肠,互定终身,日落西山时、才满怀激动与甜蜜的心情而返。

  有的民族还有展示和比赛服饰的佳节。福建一带的畲族,每年七月初七要以村为单位,拿出自己精心编织的彩带来比试,成为“赛带会”的节日。这种多色花带长短宽窄不一,长的达30米,短的不足二三十厘米;宽的有六七厘米,窄的还不到一厘米。带上织有蝴蝶、蜻蜓、梅花以及田、井、日等图形。这些腰带,既可以捆扎衣物包裹,又是姑娘的定情之物。
  本文标题:多彩的习俗节日(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eri/464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eri/4644.html

顶一下
(1)
33.3%
踩一下
(2)
66.7%
-------
我国少数民族节日:习俗节日(1)
欢迎你对多彩的习俗节日(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多彩的习俗节日(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