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地构造及其演化
陕西黄土高原是中朝准地台的一部分。中朝准地台的范围很大,它包括秦岭以北的整个华北、东北南部,渤海、北黄海以及朝鲜北部。一般将中朝准地台的中国部分称做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台拗就是中朝准地台西部的一个拗陷区,陕西黄土高原正是在这一地质构造背景之下逐步形成的。
华北地台的基底是由太古代和早元古代的变质岩系组成的,其盖层由晚元古代以来广泛发育的沉积岩系所组成。盖层和基底之间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
古生代是华北地台相对稳定发展阶段,内部构造活动差异性小,地台以整体升降为特征,从寒武纪到中奥陶世地壳缓慢下沉,引起广泛海侵。在这广阔的浅海盆地中,由于地形平坦,物理风化微弱,化学风化占主导地位,因而沉积物以碳酸盐类化学沉积为主。所以,华北地台的寒武系和奥陶系以浅海碳酸盐建造为主,分布广泛,岩相、厚度稳定,一般在1500米上下,是盖层中发育最好的一套地层。自晚奥陶世到早石炭世,由于主要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因而除地台西缘贺兰山、六盘山地区外,地台整体上隆成陆。长期遭受剥蚀,普遍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沉积间断长达一亿三千多万年,这是华北地台的一分十分重要的特征。从中石炭世开始,华北地台重新下降接受沉积。此时,地表已起伏不大,趋于准平原化。中、晚石炭纪。在地壳缓慢的交替升降运动中,时而海侵,时而海退,于是便形成了广阔的滨海低地,再加上当时气候湿润,植物繁茂,因而森林沼泽密布。这种短期的海侵,海退,形成海陆交互相沉积,并形成一系列煤层。所以,石炭纪是华北重要成煤期之一。华北地台在二叠纪基本脱离海洋环境,故二叠系一般为陆相地层,早二叠世主要为内陆沼泽和近海沼泽含煤沉积,尤其是下二叠统下部的山西组是华北又一套重要的含煤地层。上述古生代地层在陕西黄土高原的南缘和东北部的府谷一带有不同程度的出露。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由于海西运动影响,华北地台内出现明显的差异性上升。在吕梁以东,形成一些零散的小型内陆盆地;在吕梁山以西形成一个大型内陆盆地—鄂尔多斯台拗。
中生代是鄂尔多斯这一大型内陆拗陷盆地的大发展时期,内陆河湖相沉积极为发育,岩相、厚度相当稳定。地壳运动以整体升降运动为主,仅在侏罗纪末与早白垩世末的燕山运动中,地台盖层才发生轻微褶皱,形成宽缓的向斜。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中生代陆相地层分布广泛、发育较好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中生代陆相地层发育少有的地区,特别是在该盆地的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晚期与中侏罗世早期地层中常夹有丰富的煤层和石油等沉积矿产。早白垩世晚期,盆地开始差异上升,东南部较高,遭受剥蚀;而西北部相对下降,成为沉积中心。当时地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正好与现在相反。白垩纪末,全区缓慢上升,至中新世被剥蚀夷平,成为准平原,正因如此,盆地内普遍缺失古新统和始新统。在中新世末或上新世初,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这一准平原北隆南降,长城以北继续处在剥蚀环境,而在长城以南广泛堆积了上新世早期的三趾马红土。此时,全区地势已转为西北高而东南低,地面总的倾斜方向与现在一致。大约在始新世晚期—上新世晚期,由于喜马拉雅运动影响,盆地南部断陷,形成渭河地堑,这是一个差异性下降持续至今的特殊的沉降区,它构成汾渭地堑张裂系的西段。在上新世晚期到更新世初期的构造变动中,除边缘断陷盆地继续沉陷外,其余部分的广大面积却发生了由西北向东南的掀斜式的整体抬升,并加大了长城以南地面的斜度。与此同时,流水的侵蚀切割,使第四纪黄土堆积前的地面已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形态。区内不同地段,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地表形态的演变往往有很大差异。像陕西黄土高原南缘的渭河北山,西部的子午岭、西北部的白于山等分水岭地区,多自上新世以来,一直在上升,遭受剥蚀、侵蚀。鄂尔多斯盆地第四纪的构造运动,表现为差异性和节奏性上升。从更新世到全新世,地壳经历了由节奏性上升到较强烈上升的发展过程,所以在前第四纪古地貌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发生着侵蚀和堆积作用。同一地段在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地段在同一时期形成的黄土堆积和河湖相沉积,构成了本区第四系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中更新世黄土,分布广,厚度大,构成塬、梁、峁的物质主体。所以,该区现代的黄土地貌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演化而来的。从地貌总体发展过程来看,黄土高原可以近似的看作是由大型古盆地—高平原—高原,这样逐步抬高而成的。目前,鄂尔多斯台拗的北部以发育风沙地貌为特征,习称鄂尔多斯高原;南部以发育着典型的黄土地貌为特征,成为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此中心地带的主体部分就是陕西黄土高原。在区内,深断裂不多,构造运动比较绥和,大地震少见,目前尚属被汾渭地堑、贺兰山—六盘山东麓等大地震带所包围的地震空白区。
本文标题:第一节 黄土高原地质构造(7)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huangtu/4522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huangtu/45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