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黄土高原志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黄土高原志 > 第一节 黄土高原地质构造(2)

第一节 黄土高原地质构造(2)

时间:2013-03-02 23:0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3.二叠系(P)
   (1)下统(P1)
   二叠系下统由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组成。
   山西组(P1S)
   本区东北部,该组主要分布在府谷及其以北的柳林碛海子湾至黄甫川一带。岩性主要为灰黑、灰色泥岩、页岩、砂质页岩,夹煤线、可采煤层及灰白色砂岩,普遍含菱铁矿扁豆体,含植物化石,属湖泊沼泽相沉积,厚81米。
   本区南部,该组主要出露在铜川一带,是铜川一带重要的含煤岩系之一。为陆相沼泽沉积,主要为灰、褐灰色砂岩、煤线及煤层,偶夹粘土岩,普遍含菱铁矿结核,产丰富的植物化石,厚度约30米,从南向北,山西组沉积物的颗粒有逐渐变细的趋势。
   下石盆子组(P1sh)
   本区东北部,该组的分布范围大体与山西组一致。岩性主要为黄绿、灰绿色块状砂岩、含砾石砂岩,与暗紫棕、黄绿、蓝绿、蓝灰色块状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泥岩不等厚互层,属河流相沉积,含植物化石。厚77.5米。
   本区南部的铜川、耀县、永寿等地,该组呈条带状出露,为纯陆相之灰、黄绿色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局部有紫杂色泥质岩,中下部夹黑色泥岩、粘土岩及煤线,富含植物化石。在铜川漆水河一带,该组厚24米。
   (2)上统(P2)
   二叠系上统由上石盆子组和石千峰组构成。
   上石盆子组(P2sh)
   本区东北部,该组在府谷以北和吴堡附近的黄河两岸呈条带状出露,下部为黄灰、灰绿色厚层至块状含砾石细~中粒砂岩与杂色、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成不等厚互层;中部为褐紫色块状泥岩、砂质泥岩,夹紫色厚层至块状含砾石中粒砂岩及煤线,上部为紫红,褐紫色厚层至块状泥岩,与灰白、灰绿色层至块状含砾石砂岩互层。属河流相沉积。在府谷一带厚268米。
   本区南部该组大体紧邻下石盒子组北缘呈带状分布。属于干燥氧化环境下河湖相杂色碎屑岩沉积,以紫杂色、黄绿、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互层为主,夹厚层、透镜状中、细砂岩及含砾砂岩,偶夹黑色页岩,泥岩中富含植物化石。铜川漆水河一带厚198米。
   石千峰组(P2S)
   本区东北部,该组在府谷、吴堡等地沿黄河两岸呈南北条带出露,岩性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部为浅灰绿、蓝绿或紫红色的厚层至块状中至细粒富长石砂岩、长石砂岩、长石质砂岩,夹暗紫、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主要为河流相沉积;上部为鲜红、紫红、棕红色粉砂质泥岩、泥岩、含粉砂质页岩,夹浅灰、灰绿、灰紫色中一厚层细砂岩,灰质结核层及薄层石膏,可能为河、湖相沉积。厚184~196米。
   本区南部,石千峰组厚度增大,其岩性与本区东北部出露的石千峰组相似,也分上、下两个部分,自组成一个下粗上细的旋回。下部以黄绿色、灰绿色、紫灰色、暗紫色细粒砂岩为主,与暗紫红色粉砂质泥岩、灰绿色泥质粉砂地岩互层,含瓣鳃及叶肢介与植物化石;上部为棕红、紫红、暗紫红色粉砂质页岩,黄绿、灰绿或蓝灰色泥岩为主,夹浅灰绿、紫红色细砂岩及泥灰岩,砂质页岩,含灰质结核,含软体、叶肢介及腕足等化石。在耀县石川河一带,该组的厚度达313米。
   (二)中生界(M2)
   1.三叠系(T)
   (1)下统(T1)
   三叠系下统由刘家沟组与和尚沟组组成。
   刘家沟组(T1e)
   本区东北部,该组出露于吴堡、府谷等地。岩性以灰紫、紫灰、灰白色块状交错层砂岩为主,夹砾岩及棕红、紫红色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等。厚381米。
   本区南部的铜川、耀县、淳化、永寿、以及黄龙等地,该组均有出露。为紫红、浅紫红、灰紫色中厚层交错层细砂岩,夹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棕红、暗紫红、紫红色含粉砂质页岩、泥岩及同生中一细砾岩。泥岩中普遍含有泥灰质结核,偶含铁质结核。在耀县石川河该组厚160米。
  本文标题:第一节 黄土高原地质构造(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huangtu/4522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huangtu/45227.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第一节 黄土高原地质构造(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第一节 黄土高原地质构造(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