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新地球观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新地球观 >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表面形态

时间:2011-02-06 22:42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陆地和海洋是当今地球表面最基本的两大地貌单元,也是人类的第一和第二环境。整个海洋(第二环境)紧紧地环抱着陆地(第一环境)①,形成了统一的全球大洋,被称为世界洋;但没有统一的全球大陆。大陆是各种不同地块所镶嵌的图形,而地球表面的广泛运动又是地球内部动力作用过程调整的结果。

根据多年的观测,地球表面总面积为5.10×108km2,其中大陆面积约为1.48×108km2,占地球总面积的29%,这之中65%以上的大陆又分布在北半球;海洋面积约为3.62×108km2,占71%。以平均海平面为零标准,则陆地海拔高度平均为+875m,海洋平均深度为-3729m。有两组海拔高度数据频率(f)最高,一组为0~1000m的陆地海拔高度,f=21%;另一组为-4000~-5000m,即海平面以下的海洋深度,f=22%。陆地上的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13m,最低谷是死海,低至-397m,海洋的最深点是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m。如果把珠穆朗玛峰搬到马里亚纳海沟,它的顶峰距海平面还有2000多米。可见海底地形比差远较大陆为大,但就整个地球表面而言,其最大起伏约为20000m。地球上最大的山系不是在大陆而是在海底,即横贯全球的大洋中脊体系。

大  洋

地球上最大、最深,也是边缘海、岛屿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总面积约为1.7868×108km2,约占世界大洋总面积的49%,比全球陆地总面积还大1/5,总体积约为7.0710×108km3,平均深度约为3957m。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大洋边缘有一连串的巨大深海沟,特别是接近亚洲和澳大利亚西部边缘地带,既有巨大岛弧,又有深海海沟(图1.2)。太平洋中脊(东太平洋海隆)偏于太平洋东南一侧,大致平行于美洲海岸,向北延伸直至阿拉斯加湾,长达15000km。海隆两坡相对平缓,中轴没有中央裂谷。横切海隆的主要纬向断裂带发育,并有现代火山活动。此外,在太平洋西部还发育有一条由夏威夷群岛、莱恩群岛和土阿莫土群岛等组成的,纵贯太平洋南北的巨大海底火山山脉,山脉还把太平洋盆地分割成若干次一级的深海盆地。太平洋的板块构造解释为,它是一个古老的大洋,是泛大洋收缩后的产物。大约在3000万年前,东太平洋海隆与北美大陆接触,圣安的列斯断层(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开始活动,大约350万年前,巴拿马地峡形成,南、北美洲大陆相连,太平洋海盆现代地貌形成。

其次为大西洋,大西洋是裂谷海洋,水平轮廓呈“S”形,东、西两岸弯曲程度基本一致,如靠拢拼合,几乎可以完全吻合。大西洋的总面积约为9.1655×107km2,平均深度为3597m,最深处位于波多黎各海沟内,为9218m。大西洋东、西两岸岸线平行,北岸曲折,南岸平直。岛屿和群岛主要分布于北岸大陆边缘,多为大陆岛。洋底地形的突出之处在于纵贯大西洋中部,全长约17000km的洋中脊及中脊轴部的中央裂谷带(图1.3)。中脊以赤道附近的罗曼奇纬向断裂为界,以北称北大西洋海岭,以南称南大西洋海岭。整个中脊展布的面积约为大西洋总面积的1/3。20世纪50年代对大西洋所进行的海底探测表明,大西洋是由泛大陆地壳张裂扩展而成的裂谷大洋,洋中脊的裂谷带是洋底地壳受张力作用而下沉的狭窄带。地幔物质把早期溢出,并已冷凝固结的岩体向两侧推挤,从而使洋底逐渐扩张,形成了现代大西洋。现代大西洋开始形成的时期不早于中生代。

印度洋为地球上的第三大洋,既是裂谷大洋,也是地质年代最年轻的大洋,其现代轮廓直到第四纪才形成。印度洋有三个特点:其一,与太平洋、大西洋不同,其北部封闭,南部开放;其二,洋底中央有倒“Y”字形海岭及东经90°海岭(图1.4),倒“Y”字形海岭由中央海岭(北分支)、西印度(卡尔斯堡)海岭(南西分支)和南极—澳大利亚海丘(南东分支)组成,西印度海岭是世界大洋中面积惟一无明显地磁异常的海岭,但有浅源地震发生;其三,北部海湾发育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型冲积锥(海底扇)①,它是由于中新世中期以来,喜马拉雅山剧烈上升所提供了大量陆源堆积物堆积的结果。

北冰洋是世界大洋中面积最小,也是最浅的大洋,是以北极为中心,广布有常年不化冰盖的大洋。洋底地形的突出特点是大陆架非常广阔。广阔的大陆架是周边大陆的自然延伸,具有大陆壳结构,缺乏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所以,也有人把北冰洋当作地球上一个最大的地中海。此外,还有学者将环绕南极大陆,由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各一部分海域,连同南极大陆周围的威德尔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别林斯高晋海等划为一个海域称南大洋。

大  陆

地球陆地除岛屿外,可分为欧亚、非洲、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南极大陆6部分,其中包括欧洲和亚洲的欧亚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欧洲位于欧亚大陆的西部,实际上是欧亚大陆西部突出于大西洋中的一个大半岛,四周高、中间低,地质上,它是一个以东欧地台①为核心,总体上为向南增生的大陆。最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喀尔巴阡山—高加索山为中新生代褶皱带②,而褶皱带南部的意大利半岛等地块,地史上则与冈瓦纳古陆有亲缘关系。亚洲是欧亚大陆的主体,地形上与欧洲的最大不同是中部高,多高原(我国的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边侧低,多是平原、盆地和丘陵。此外,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还环绕着断断续续的弧状岛群。地质上,亚洲大陆至少由6个地台(西伯利亚、塔里木、中朝、扬子、印度、阿拉伯)及其边缘地壳增生带所组成,其中以夹持于塔里木、中朝、扬子和印度地台间的喜马拉雅褶皱带最为壮观,是冈瓦纳古陆北缘微陆块不断解体,并向北俯冲、推移,拼贴到欧亚大陆南缘所形成的。

全球第二大大陆是非洲大陆。它是一个外形比较完整,周边显现平直,沙漠面积广大的热带大陆。东非高原西部的串串湖泊是非洲大陆地形上的重要特征。地质上,非洲大陆主要由非洲克拉通及其北缘属于阿尔卑斯褶皱带一部分的阿特拉斯褶皱带所组成。克拉通本身从前寒武纪起就是一个较为稳定的隆起陆块。部分地区发育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盖层,与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和南极洲的地层类似,故认为晚中生代之前它们同属于冈瓦纳古陆。

位居第三的全球大陆是北美大陆。地形上东西高,中间低,西部是科迪勒拉山系,东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是密西西比河平原。地质上,北美大陆是以北美地台为中心的单式大陆。褶皱带围绕地台四周分布。地台中心为结晶基底——加拿大地盾,因此,总体上北美大陆表现为大陆同心式向外增生。

与北美大陆仅有一河(巴拿马运河)之隔的南美大陆,则是全球第四大陆。平面上南美大陆像一个三角形,其向东伸入大西洋西岸的一个角,可以非常吻合地插进大西洋东岸非洲大陆的几内亚湾。据信,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在0.8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二者都是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中三叠世时,冈瓦纳古陆开始解体,侏罗纪时大西洋进一步张开,非洲和南美洲滑离,白垩纪晚期(约0.65亿年前)南美洲和非洲完全断开。

位居全球第五大陆的是南极大陆,它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地球上巨大的天然冰库。现有的地质资料表明,它可能是一个以东南极地盾为中心的单式大陆,褶皱带围绕地盾向外增生。南极大陆被认为是前白垩纪冈瓦纳古陆的中心,第三纪才形成现在的南极大陆地貌。作为板块南极洲是没有海沟的一个例子,这种异常现象说明,球体是不能用许多巨形板块来盖满的。

位于南半球的大洋洲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陆地面积约为全球陆地面积的1/16,其中澳大利亚是大洋洲大陆的最主要的部分。其地质主体也是以澳大利亚中西部的澳大利亚地盾①为中心的,内缘为澳洲东部古生代褶皱带,外缘为新西兰中新生代褶皱带,以及由美拉尼西亚等群岛所组成的新生代火山弧。

大陆裂谷

大陆裂谷又称陆内裂谷,是大陆地形的重要地貌单元,大尺度观察,大陆裂谷是大陆表面一条窄长的巨型裂缝。所谓巨型,一是规模大,所发育的断裂可切穿整个岩石圈;二是处于引张环境。小尺度的地貌表现则是大陆上的纵长凹陷区或低洼谷地和盆地。由于凹陷两侧往往被一系列高角度(50°~80°)正断层所围限,当然,还可以被一系列横断层所切割,所以,大都表现为单一或复杂的地堑①带,但也有仅在一侧为正断层所限的半地堑。裂谷底部通常有深水湖泊分布。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深1740m)即发育于贝加尔裂谷中。
  本文标题:地球表面形态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guan/2432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guan/24328.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新地球观:地球表面形态(4)
欢迎你对地球表面形态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球表面形态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