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试方法和成绩评定进行整体的改革,使教学的各要素相互协调,产生
整体效应,以达到地理教学整体功能的优化。
以往中学地理教学只抓课堂教学,偏重于知识传授,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是为期末考试或升学考试服务。单一课堂教学的后果,往往造成教师厌教、
学生厌学的教学局面。为克服课堂教学的弊病,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可根
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利用地理园(室)开设多门的堆理兴趣课
和课外活动,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形成一个
必修课、兴趣课和课外活动三结合的教学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以课堂教学
为主,课外活动为辅;以必修课为主,兴趣课为辅。必修课是以课堂教学的
形式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兴趣课是以课外专题辅导课的形式,由学生自己选择所爱好的某一专
题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以拓宽知识面,培养学习地理科学的兴趣、爱好和
独立吸取某方面地理知识的能力。兴趣课(或选修课)开设的知识专题可以
有:天文、气象、地震、环保、人口、地学、地图测绘、旅游地理、教具制
作等,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
1~4门不等,每学期一般为
5—20课时。选
择开设的专题要考虑本校的师资力量、教学内容、仪器条件、学生兴趣、初
中和高中学生的不同特点等具体情况。兴趣课学习的内容包括:学习有关的
地理理论;掌握仪器的名称、构造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初步分析处理数据和
推算结论;学习写实验报告和小论文。课外活动是在必修课和兴趣课的基础
上,让学生在地理园进行天象观察、气象测报、地震测报、环境监测、地理
模型制作、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实验等实践活动,或教师带领学生在
校外进行地理考察和调查。为了尽量使学生有观察自然综合体的实践活动,
不少学校在小组活动中实行定期轮换制,某学生在本学期参加了气象小组的
活动,下学期他可以参加天文小组或其它小组的活动,使学生在各个不同时
期中参加不同兴趣小组的活动。
例如,广东省有一所中学的地震科技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组成小组之后,利用自编的《地震基础知识》手册,在科技活动时间开设地
震知识讲座,向学生介绍了地震知识的基本理论、测报仪器的制作、仪器观
测和记录的方法等等,再后,让小组的学生在地理园定期对倾斜仪、地磁仪、
井水、动物、云状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测报。通过这样,把课堂教
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使有兴趣的学生既巩固了书本有关地震的
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志趣,又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了一些地震测报的
知识和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好了基础。几年来,该校地震科技
小组在实践活动中写了大量的小论文,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好评,
并且多年被评为县的先进地震测报点。该小组不少学生在全国高考选拔考试
中,地理科获得良好成绩。有些报考理科的学生,在高考上线后选择与地理
学相关的专业进入高等学校深造。
学生通过兴趣课的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实践,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让他们“在亲身尝试中感受和体验到知识的吸引力和自己是
知识的主人的自豪感!”总之,三结合的教学结构,有效地把应试教育转变
为素质教育,使地理教学更好地联系实际,同时,既使学生掌握了地理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新时期的人才。
中学地理教材的知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逐
本文标题:利用地理园(室)改革地理教学(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lunwen/5025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lunwen/50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