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生活中的地理-战争与地理

生活中的地理-战争与地理

时间:2017-06-30 07:09 来源:未知 作者:何耀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战例一:诸葛亮巧借东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故意打黄盖使苦肉计,又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而会引火烧身。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的规律性。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内此地会出现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
战例二:司马懿绝处逢生
三国后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夏季的一天,他料定魏军必经葫芦峪,亲率随从勘查地形,在军营中精心策划,周密布置,准备全歼司马懿军队。当天烈日炎炎,酷暑难耐,实乃火攻最佳战机,将士们一切准备妥当,照计行事,诱敌深入,待魏军进入谷中,山上众将命令士兵一齐举火投入谷中,只见谷中浓烟滚滚,火光四起,魏军顿时大乱,大火焚烧魏军,死伤不计其数。可在全军行将覆灭之际,天公偏不作美,大雨不期而至,浇灭山火,司马氏死里逃生。一场大雨浇灭了诸葛亮匡扶汉室的雄伟斗志,使他仰天悲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求也”。
其实诸葛亮这次战例的失败,并不该埋怨老天,是他自己忽略了大气热力环流的作用。熊熊大火使峡谷中近地面受热上升,气压下降,引起了热力的对流作用。湿热的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不断降低,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浇灭了谷中大火,从而使魏军绝处逢生。
战例三:德军兵败斯大林格勒
二战期间,希特勒下令德军长驱直入苏联境内,公开叫嚷要在三个月时间内灭亡苏联。德军于1942年9月窜入斯大林格勒市中心,企图凭借7—9月苏联全境境内气候宜人的盛夏时节,采用速战速决的战术迅速占领苏联。斯大林面对来势汹汹、气焰十分嚣张的希特勒,运筹帷幄,沉着冷静,科学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对德军的现状作了深刻的分析和判断。德军长期生活在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加之长途跋涉,远道而来,已成疲惫之师,德军当然想速战速决。苏军则有意拖延开战时间,利用本土的地域和气候优势,以逸待劳,寻求最佳战机,待到隆冬之际,一举围歼德军。到了1942年11月份,全苏联进入寒冬季节,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雪飘飘,德军骤然难以适应,辎重运行十分缓慢,供给难以跟上,加之将士远征,不习水土,德军处于饥寒交迫的窘地,在苏联红军强大的攻势之下,德军很快土崩瓦解,50万德军沉没在苏联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战例四:英军取胜北非战场
希特勒手下有一干将叫隆美尔,在北非战场上一再击败英军,占据大片土地,人称“沙漠之狐”。英军不得不重新委派蒙哥马利出任指挥,以扭转北非战场的不利局面。蒙哥马利认真总结了装甲部队在热带沙漠气候条件下的作战特点,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提高坦克的作战能力。
原来坦克在沙漠作战,很多方面都受天气影响。热带沙漠中湿度小,蒸发量大,使坦克耗水量大增;白天气温高达40度,会使发动机功率下降,影响行进速度;气温日变化大,坦克部件易老化;空气中含沙尘量大,耗油量也大。根据蒙哥马利的部署,英军在沙漠中建立了很多供水站和加油站,并且巧妙的对它们进行了伪装。经过了两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大体准备就绪,才开始向德、意军队发起突然进攻。因准备充分,集中使用坦克作战和蒙哥马利指挥有方,德、意军队伤亡惨重,隆美尔只好率残部向西溃逃。从此以后,北非战场上的主动权开始转到英军手中,加快了法西斯的灭亡。
战例五:日军舰队成功偷袭珍珠港美军基地
1941年12月7日凌晨6点时,日本法西斯公然派出了6艘航空母舰,组成了基干突击舰队,并先后构建了180多架和170多架突击战斗机群,对当时停靠在太平洋军事基地的美国珍珠港进行了长达90多分钟的海岸轰炸和投弹空袭,珍珠港一时战火纷纷,硝烟弥漫,沉入一片火海之中,2400多名舰队官兵在这次突如其来的偷袭中丧生,四艘主力舰被击沉,一艘重创,三艘炸伤。炸沉、炸伤巡洋舰、驱逐舰等各类辅助舰艇10多艘,击毁美机188架。
原来当日正值星期日,美军正处在周末的狂欢之中,防守比较松懈。当然最重要的是日军正确选用了偷袭的月份,12月份正是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的上空盛行冬季风,日本空军凭借季风优势,顺风飞行;加之北半球副热带海区洋流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北太平洋暖流由西向东流,日本舰队顺水航行。空军和海军趁势南下,对地处低纬度的珍珠港突然袭击,狂轰滥炸,使美国太平洋舰队蒙受巨大损失,几近全军覆没的边缘。
战例六:德军潜艇秘密出入直布罗陀海峡
二战中,德军的潜艇总能在英军戒备森严控制下的直布罗陀海峡神出鬼没地往来于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对盟军海军舰队实施攻击,使盟军海上力量损失惨重。这主要是德军很好地利用了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的缘故。受地中海地区气候的影响,地中海蒸发旺盛,周围又无大河流入,海水盐度高,密度大,水面降低。与地中海相邻的大西洋海水,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小,水面比地中海高。于是,大西洋表层海水便经由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底部海水由直布罗陀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根据这个原理,德军潜艇接近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发动机,顺着浅层海水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回来时则潜入深海水流中,由地中海进入大西洋。

  本文标题:生活中的地理-战争与地理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7084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7084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生活中的地理-战争与地理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生活中的地理-战争与地理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