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人民富有保卫祖国的光荣传统。18世纪时,帕米尔附近的浩罕汗国等部多次骚扰和掠夺色勒库尔地区。1836年冬,浩罕侵略军进犯色勒库尔,阿奇木伯克库尔察克率众浴血奋战,被浩罕入侵者杀害,为保卫祖国的领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歌颂这位民族英雄的长诗《太洪》至今仍在塔吉克人之中传唱。
1865年,浩罕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建立了侵略政权哲德沙尔汗国。阿古柏派爪牙阿山夏“镇抚”色勒库尔,对塔吉克人民进行严密防范和残酷镇压。很多塔吉克人被迫远走他乡,逃往瓦罕、布哈拉等地避难。很多居民竟被阿古柏当作罪犯,流放到喀什城北的帕齐牙尔和莎车境内。
1877年,清朝政府派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原色勒库尔回庄阿奇木伯克艾里布利用清军胜利的声势和塔吉克人民驱逐侵略者的要求,杀死阿山夏,收复色勒库尔。清朝政府赏给艾里布蓝翎五品顶戴,管辖原色勒库尔回庄辖地,并兼管色勒尔西北9处柯尔克孜族游牧地。
1891-1894年,沙俄勾结英国,悍然瓜分了帕米尔,并企图进占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人民为防御俄英帝国主义的继续入侵,应募组成“色勒库尔绥远回队”,由驻防当地的马队旗官兼任管带阿奇木伯克兼任总哨,负责保卫地方。许多塔吉克牧民自愿迁到塔什库尔干南部的热斯坎姆附近边卡和明铁盖等处,长期在那里垦牧戍边,担任边防重任。
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代表向当时的新疆省政府建议,为巩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必须制止帝国主义在新疆土地上的非法活动。于是,1938年至1940年间许亮、胡鉴两位中共党员来到塔吉克牧区工作,分别担任蒲犁县县长和边防大队队长,领导塔吉克族人民开展反帝斗争,发展经济文化,改善人民生活。1942年,盛世才彻底投靠国民党,共产党人被迫离开,塔吉克人民又陷入苦难之中。1945年8月22日,塔吉克和柯尔克孜两族人民掀起了蒲犁革命,反对国民党的统治,先后攻克蒲犁、叶城和泽普三县。蒲犁革命有力的配合了三区革命,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在新疆南部的统治,在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族人民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46年6月,三区革命政府履行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和谈条款,解散了蒲犁革命军。国民党的军队和官员重新进入蒲犁,大肆捕杀革命者和无辜人民,被捕、被杀达4000多人,生产、生活遭到严重破坏。
清代以前,塔吉克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虽然早在朅盘陀国时已经有了“决水以种”的灌溉农业和纺毛织毡毼等手工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塔吉克族的畜牧业、农业生产都比较粗放,生产水平长时期地停滞在比较低下的状态。由于缺乏铁器,一直使用帕米尔特有的、体型高大的野羊犄角来犁地。清初,色勒库尔回庄与喀什、叶尔羌等地的贸易交换逐渐开展,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粮食、棉布、铁器等生产和生活必需品输入塔吉克族地区。尤其是在汉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人民的帮助之下,塔吉克族在改进耕作方法、兴修水利、畜产品加工、繁殖牦牛、大尾羊等技术方面,都有了较快的提高。
17世纪末,统治色勒库尔的贵族、头人强迫塔吉克族人民缴纳赋税、服无偿劳役,进行封建剥削。不久,伊斯兰教伊斯玛仪勒教派的宗教势力和封建势力合为一体,宗教上层受到清政府的加封,并被任命为伯克。他们掌管司法、税收、民政等事务,逐渐形成了以伯克为主体的世袭封建统治集团。具有明显封建领主性质的各级伯克,除由朝廷按季发给“养廉费”外,还按照等级,封赐几户至几十户数量不等的佃役户“诺坎尔”(塔吉克语,奴仆)。“诺坎尔”全家终身供伯克役使,为伯克耕种土地、放牧牲畜和从事家务劳动。此外,有的伯克还蓄养奴隶“邓干力克”(塔吉克语,像牲畜一样买来的人)。清代的伯克制赋予塔吉克族封建贵族以政治上的种种特权,同时,清政府又通过各级伯克统治塔吉克各族人民。因此,伯克们无不仗势欺压百姓、横行地方。世代充当色勒库尔阿奇木伯克(相当于县级地方行政官吏)的克里木,为了扩大庄园,凭借政治上的权势,作威作福,竟用一纸公文就把小同庄四十多户牧民变成没有人身自由、没有户籍、类似农奴的“阳切克”。在封建统治和压迫之下,塔吉克族人民生产得不到发展,生活极端贫困,没有任何政治上的权利。
本文标题:塔吉克族详细资料(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429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4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