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龙卷风 自积雨云底部下垂,具有象鼻状漏斗云的范围小而时间短的猛烈旋风。平均直径250米左右,最大可达3千米。中心气压可以低至200毫巴以下,风速自每秒几十米—百米以上。若达地面则破坏力极大,人、畜或其他物体常被卷至空中。经过水面,常吸水上升如柱。人们把出现在大陆上的龙卷风,叫陆龙卷;出现在海洋上的龙卷风,叫海龙卷。龙卷风移动速度每小时数十公里,经过的路程,短的几十米,长的超过一百公里。持续时间可自几分钟至几小时不等。它是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据记载,1966年3月2日,在苏北盐城出现的龙卷风,曾把一座二十多吨重的大锅炉腾空卷到五百米以外的地方。
425飑 突然发作的持续时间不长的强风现象。飑出现时,气压突增,风向突变,风速常由8米/秒以下骤增至11米/秒以上,其他气象要素也有剧烈变化,它常和雷暴、阵雨甚至冰雹、龙卷风相伴出现。飑常常出现在地面冷锋过境前后或低压槽的槽线附近。
426飑线 一种范围孝生命史短、天气变化剧烈的气压和风的不连续线,长几十到几百公里不等。多发生在春、夏季急行冷锋前方,也可产生在台风边缘的天气系统上。在高空出现时则称之为切变线。
427能见度 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以能将目标物从天空背景中区别出来的最大水平距离(米或公里为单位)。白天选择离观测点不同距离的目标物;夜晚选择观测站周围不同距离上一定亮度的固定灯光目标物。能见度的观测对航海、航空及其他建设和交通运输具有重要意义。当测站四周能见距离不一致时,则以周围视野二分之一以上范围都能看到的距离,做为能见度的标准,称为有效能见度。影响能见度的因素很多,有大气透明度,目标物的大小、形态、色彩以及背景的颜色。在选择能见度目标物时,应使其视角大于0.5°,并尽量以地平线附近的天空为背景。
428沙暴 通称“风沙”、“沙尘暴”。是狂风挟带大量尘沙、干土,使空气混浊、天色昏黄的现象。主要由于冷空气南下时,大风卷扬尘沙所致。常见于我国北方的春季。有时飑或地面冷锋过境时,骤起的大风也能造成沙尘暴现象。沙尘暴出现时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
429浮尘 大量微小尘粒均匀地飘浮于空中的天气现象。多为远处的尘沙被上层气流传播而来,或沙暴之后尚未下沉的尘沙粒,浮游于空中所致。浮尘使远处景物呈黄褐色或灰黄色,天空呈苍白色或微黄色,太阳则呈惨白色。浮尘出现时能见度在10千米以下。地面附近的风力微弱,一般在4米/秒以下。
430霾 (mái)大量的极细小的尘埃、烟粒、盐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大气普遍混浊的现象称做霾。出现时,远山、森林等深色物体呈浅蓝色,太阳、雪山等光亮物体呈淡黄色或桔黄色。霾的浓度,通常随高度而增大(限于逆温层以下),因此有时水平能见度虽好,但垂直能见度很差。
431大气环流 大气圈内具有大规模的全球性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它既包括瞬时的运动状况,也包括多年的平均状况,它反映了大气运动的基本状况和变化特征。大气环流既包括全球性的行星风系、大型的季风环流以及局部性的地方性风系(如海陆风、山谷风等),也包括气旋、反气旋、龙卷风、雷雨云等小范围的运动。大气环流是大气中热量交换、水汽输送的重要方式,它可以促进地球上的水热平衡。掌握大气环流的规律是了解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基础。
432行星风系 不考虑海陆分布及地形的影响,全球范围内近地层盛行风带的总称。它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所致。地球上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可以分为:赤道低气压带(南北纬5°之间)、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附近)、极地高气压带(区)(极地附近),共分四类七个气压带;由这种环绕地球的气压带产生的行星风带有赤道无风带(南北纬5°之间):信风带(南北纬10°—30°之间)、盛行西风带(南北40°—60°之间)、极地东风带(环绕极地附近)。这些气压带与风带紧密配合,并随季节南北移动,影响世界上各地的气候。
433赤道低压带 赤道至南北纬约5°之间,因太阳终年直射或接近直射,地面温度高,又处于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的辐合地带,空气强烈上升,地面常年形成低气压。由于这里空气平流作用微弱,风力很小,因此又称“赤道无风带”。
434副热带高压带 在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经常维持着沿纬圈不连续分布的高压带。它是由于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向南北分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到南北纬30°附近,大部分空气不再前进而在高空积聚,并大量下沉而形成的地面高气压带,称为“副热带高压带”。也叫“回归高压带”。由于气流下沉而平流微弱,也叫“副热带无风带”。在副热带高气压影响下,这一地带空气干燥,云雨少见(除我国等季风区域外),多为世界沙漠的分布地区。
435副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60°附近,气压相对较低的地带。因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这里相遇,冷、暖空气辐合上升,因而近地面地区气压较低。这里气旋和冷暖空气交会活动频繁。
436极地高压带(区) 两极地区终年寒冷,冷空气下沉聚集,地面常年为高气压,因此叫极地高压带(区)。
437信风 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定向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的风向向右偏转,形成东北信风;南半球的风向向左偏转,形成东南信风。信风是发生在低纬地区的一种风向稳定,风速少变的风系,因此海员们称它为守信用的风,故名“信风”。在使用帆船进行海外贸易的年代,人们往往利用这种风横渡大洋,故也叫“贸易风”。大约在南北纬10°—30°之间,常年盛行信风的地带叫“信风带”。南半球为东南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带。
438信风带 见“信风”。
439西风 在近地面中纬地区,自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定向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形成西南风和西风;南半球形成西北风和西风。在南、北纬30°—60°的盛行西风的地带,称为盛行西风带。
440盛行西风带 见“西风”。
441极地东风带 从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的高纬地区形成东北风,南半球的高纬地区形成东南风,因两者风向都偏东,并环绕极地地区,故称极地东风,简称东风。在高纬盛行极地东风的地带,称为极地东风带。大约位于南、北纬60°与极地之间。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大气(10)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73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