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农业(15)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农业(15)

时间:2012-10-26 08:57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3342养殖业  用人工对水生动植物进行培育的生产部门。可分为淡水养殖和海洋养殖。

3343淡水养殖  利用河、湖、港汊、池塘、水库以及稻田等场所,进行人工繁殖鱼苗、鱼苗养成鱼种、成鱼饲养、亲鱼饲养等鱼类养殖的全过程。主要的养殖鱼类有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鲂、鲮鱼等。除鱼类的养殖外,还可养殖虾、蚌、蟹、鳖、龟等水生经济动物,以及苇、藕、菱、蒲等水生植物。我国以长江、淮河流域的淡水养殖业最为发达,其次是珠江流域。我国南部沿海一带的合浦、北海、东兴等地,素有“珍珠故乡”之称。

3344海洋养殖  利用合适的海港、海湾,或在海边、河口附近的滩涂、洼地,经筑堤、设闸、开塘、修沟等措施,人工养殖海产经济动植物。养殖对象一般有鲻、梭鱼、虾、蟹、贝类(牡蛎、缢蛏,泥蚶、贻贝、马氏珍珠贝等)。藻类(海带、紫菜、石花菜、江篱等)。

3345咸水鱼类  终生栖息于咸水湖泊海洋中的鱼类。如我国青海湖的湟鱼,生长在海洋中的带鱼等。

3346淡水鱼类  终生栖息于淡水中的鱼类,如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鱼等。

3347半咸水鱼类  亦称“半淡水鱼类”。栖息于河口,淡水与海水交汇水域的鱼类。如鲚鱼等。

3348大黄鱼  亦称“大黄花”、“大鲜”。鱼纲、石首鱼科。体侧扁延长,长约40—50余厘米。金黄色。尾柄细长。椎骨25—27枚。平时栖息在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以鱼、虾等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区迁移。鳔能发声,渔民常借此以测鱼群的大小。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为我国重要经济鱼类之一。供鲜食或制黄鱼鲞等;肝可制鱼肝油;鳞可制鱼鳞胶。咖啡碱;鳔可制胶。

3349 小黄鱼  亦称“黄花鱼”、“小鲜”。鱼纲,石首鱼科。体形酷似大黄鱼,但尾柄较短,鳞较大,椎骨28—30枚。长约20余厘米。金黄色。冬季在深海越冬,春季向沿岸迴游,3—6月间产卵后,分散在近海索饵,主要以糠虾、毛虾以及小型鱼类为食,秋末返回深海。鳔能发声。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以及朝鲜西海岸。为我国经济鱼类之一。供鲜食或制成咸干品;鳞可制鱼鳞胶、珍珠素;鳔可制鱼鳔胶;精巢可制鱼精蛋白。

3350带鱼  鱼纲,带鱼科。体侧扁,呈带形,尾细长如鞭;长可达一米余。银白色。口大。上、下颌前端有钩状犬牙两对;下颌突出,前端有犬牙1—2对。背鳍很长,胸鳍小、无腹鳍,臀鳍鳍条退化呈短刺状。鳞退化。为洄游牲鱼类。有昼夜垂直移动习性,白天集群栖于中下水层,晚间上升到表层。性凶猛,贪食鱼类,毛虾和乌贼等。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和印度洋。我国南北沿海均有产出,是我国的首要经济鱼类之一。供鲜食或腌制;内脏可制鱼粉,鳞可提取光鳞、海生汀、珍珠素、咖啡碱、咖啡因等,供药用和工业用。近似种有小带鱼和沙带鱼。

3351乌贼  一作“乌鲗”,也称“墨鱼”。头足纲,乌鲗科。体呈袋形,背腹略扁平,侧缘绕以狭鳍。头发达,眼大。触腕一对,与体同长,顶端扩大如半月形勺,上生许多小吸盘;其它8腕较短,上生4对吸盘,均有角质齿环。甲呈舟状,很大,后端有针或无针,埋没外套膜中,通称“乌贼骨”,中药称“海螵蛸”。体色苍白,皮下有色素细胞,因而出现色泽不同的各种斑点。体内墨囊发达,遇敌即放出墨汁而逃走。五、六月间产卵于海藻及其它物体上。肉厚味美,供鲜食或干制。我国沿海各地常见的金乌贼和无针乌贼是我国四大海洋水业(小黄鱼、大黄鱼、带鱼、乌贼)之一。乌贼的干制品称“墨鱼干”,无针乌贼的干制品称“螟蜅鲞”,两者的雄性生殖腺干制品称“墨鱼穗”,雌性缠卵腺干制品称“墨鱼蛋”,都很著名。

3352 鲐  亦称“鲭、“油筒鱼”、“青花鱼”、“青鲑”。鱼纲、鲭科。体呈纺锤形,长达60厘米。尾柄细。背青色,腹白色,体侧上部具深蓝色波状条纹。第二背鳍和臀鳍后方各具5个小鳍;尾鳍叉形。为中上层洄游性鱼类。趋光性强,为灯光围网主要捕捞对象之一。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等地沿海。供鲜食、腌制、熏制或制罐头食品,肝可制鱼肝油。

3353 鲭  即“鲐”。

3354 鳀  亦称“黑背鳁”。鱼纲、鳀科。体延长,侧扁,长达13厘米,银灰色,体侧有一显明银色纵带。吻圆突,口腹位。腹部无棱鳞。集群性中上层鱼类。趋光性强,昼夜作明显的垂直移动,主食小型甲壳动物。春夏产卵,卵浮性。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在我国的东海、黄海、沿海鳀的资源丰富。肉味鲜美。幼鱼干制品称“海鳀”。

3355对虾  也称“明虾”、“斑节虾”。甲壳纲,对虾科。体长大而侧扁,长约18—24厘米(雌)、13—17厘米(雄)。甲壳薄,光滑透明,青兰色(雌)或略呈棕黄色(雄)。额剑上下缘都有锯齿,尾节末端很尖。步足5对,前3对呈钳状,后2对呈爪状。栖于泥沙底的浅海。年捕获量很大。除供鲜食外,可干制和罐藏。可人工养殖。

3356 贻贝  也叫“紫贻贝”、“海红”。瓣鳃纲,贻贝科。壳楔形,顶尖,腹缘略,直背缘弧形。壳表为紫褐色,内面紫黑色或黑色,有彩色光泽。生活在浅海,以足丝附着岩礁上。分布于我国辽宁、山东、浙江等沿海地区。供食用、干制品叫“淡菜”。贻贝和同属的翡翠贝及厚壳贻贝均可人工养殖。

3357 牡蛎  也叫“蚝”、“近江牡蛎”。瓣鳃纲,牡蛎科。壳坚厚,一般近于圆形。左壳凹而大,用以附在他物上,右壳扁平略小。表面环生薄的黄褐色或紫色鳞片。多生长在河口浅海附近。分布于我国沿海各地。可鲜食,干制品叫“毛豉”。近江牡蛎及大连湾牡蛎都可人工养殖。

3358 蚝  即“牡蛎”。

3359珍珠母贝  用来培育生成珍珠的贝类的统称。我国目前用以培育珍珠的母贝主要有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马氏珍珠贝等。三角帆蚌分布于我国江苏、浙江、安徽、河北、湖南和江西等地。三角帆蚌生成的珍珠质量较好;背角无齿蚌分布于我国各地的江河、湖沼,这种蚌因其壳形膨突,斧足巨大,手术不便,产珠质量一般。福建、广东等地用其作为育珠母贝居多;褶纹冠蚌分布于我国江苏、安徽、江西、上海等地。其产珠质量在淡水贝类中次于三角帆蚌;马氏珍珠贝分布于我国广东沿海。是我国目前海产珍珠养殖的主要母贝。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农业(15)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69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691.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农业(15)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农业(15)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