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是一本地理环境发展演绎史上巨著,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竖立充满神奇的丰碑,是地质和人类发展史上辅在大地上生动画卷;故“地理乃自然人文之本”,它是启人心智的丰富源泉,是培养人文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阵地,在人类文明建设中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地理教师,经20余年求索与拼搏,对地理教育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教学体验。地理教师,如何利用好地理学教育这快阵地,开拓学生的视野,积蓄人类的发展经验,培养学生独特思考与综合判断能力;洞悉地理之理,体察地理规律,用地理唯物主义深化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参与意识,明确人生价值。这不仅是地理教师的责任,更应是教育事业的永生追求。我在多年辛勤耕耘与孜孜求索中,始终把“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见多识广、以理服人,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作为自己的教学宗旨,力求作到:
一、“以地明理”,学会做事。
地理学就是讲“地”之“理”,地球之理,大地之理,阐述地球上一切自然、人文现象的道理。所谓“地”包括了事、物、人的地理特征,大气、岩石、地形、土壤、生物等自然之“物”,构成了地表自然景观之“地”;农业、工业、交通、商业、旅游等人类活动之“事”,构成了地表经济景观之“地”;人口、聚落、宗教、文化等“人”之活动,构成了地表人文景观之“地”。 地理之“理”是地理知识的筋骨,体现了地理知识严密的内在联系,形成了地理学科的系统性、整体性。所谓“理”就是相互作用之理、空间分布之理、时间变化之理、人地关系之理。什么是中学地理之“理”呢?概言之,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基本概念,各要素的发展变化规律,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然条件与生产的关系,各生产部门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产配置 等基本理论的初步知识等等。反映在教材内容、知识结构上主要表现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内部的联系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联系,教材各章节之间的联系。自然地理研究大气圈、岩石圈、水体圈、生物圈等物质要素及相互关系,重点在于揭示物质运动变化之理。它要求人们以实验观测为手段,进行广泛的观察调查,获取环境变化的资料和数据,认识其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探究其物质循环、能量转化、信息流通规律,揭示自然景观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分析其性质和特点。这是自然“理”,而人文地理的“人理”,狭义的人文地理研究人类圈的社会文化特征,包括人口、聚落、民族、社会、政治、文化等要素,探讨这些人文现象的起源、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过程,以便对人文景观的形成及时空变化给予清晰的解释。虽然这些人文现象与人文景观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受社会文化规律的支配,尤其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人文之理乃宗教遗传之理,学习亲合、互动之理,因此,可以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人文科学。学习人文地理就是要理解各种人文现象如何起源、如何传承,如何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如何在地理空间扩散,如何相互交流和共同发展,就是要正确理解人类文化在形成社会中的作用,通晓其“情理”的过程。传统的地理教育,多是“知事了事”“就事论事”,说服不了人,忽略人格教育。现代地理教育,改用“人地关系”方法,突出人与环境的关系,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人类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发展。现代地理科学教育的成功与否,就要看人类自身是不是掌握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不是代表了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只有理解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才能够懂得欣赏自然、关爱自然和保护自然,才能够形成对现代环境及未来的责任,才能够自觉自愿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落实到实际生活之中。在地理教学学中一是要帮助学生如何获取地理知识、掌握进行科学研究方法,二是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改造地理环境之事。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做事,做事有做事的道理和规律,无论是从事地理研究、学习地理知识,还是改造物质世界、管理社会经济都需要明事理。坚持重“理”教学,能使学生正确地宏观把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本文标题:地理之理、育人之道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18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