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教学中,而且往往在好的学校,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整个课堂秩序井然,教师讲课生动有趣,神采飞扬。学生都在规规矩矩地坐着,聚精会神地听课,认认真真地做笔记,老师讲了五条,他们不会只记四条,不会“越雷池半步”。整个课堂就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剧本,即使有双边活动,也像在演戏,学生也是配合教师将戏演完。整节课学生完全跟着教师那唯一的思路。而且越是公开课,好教师,越是模式化。像这样的教学,用传统的眼光看应该是很完美的,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重点突出了,教学任务也完成了,简直天衣无缝,无可挑剔。 然而,这就是成功的课么?学生缺少了什么?缺少的是提出问题,缺少质疑,缺少批判性思维。因为这一切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备课很充分,教案很翔实),安排得太紧凑了,太严密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太少了。他们怎么会有质疑的机会?怎么会有批判性思维?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
陶行知早就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所以,当今的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充分思考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不受学科间框框的约束,完全可以超越课本,延伸课本。教师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反应,应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抓住某一亮点并进行鼓励。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则更高,因为按事先精心设计过的教案一步一步地上课可能比较容易,而如果充分顾及学生的反应来上课则很难。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机智,随时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问题可能是教师无法预料的,甚至难以回答的。遇到这种情况,自己答不出也无所谓,但不能敷衍。不一定在乎其结果,关键是相互探讨的过程。像这种由师生共同塑造的一堂地理课才应是有效的,理想的。评价一堂地理课是否成功的标准可能有很多,但无论怎样,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本文标题:新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144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1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