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1.冻害的概念。冻害是我国冬季及早春时节(11月—次年4月)由于极地强冷空气入侵而引发强烈降温、降雪、结冰、冻雨、暴风雪等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影响交通运输和工矿企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强烈降温使农作物、果树等遭受严重冻害;使江河、湖泊封冻,影响航运。大雪、冻雨常常压断电线,折断电杆,封锁铁路和公路、飞机场等,造成交通、通讯和输电线路中断,致使厂矿企业停工停产。暴风雪常常摧毁房屋等建筑物,破坏牧场,造成牲畜死亡等损失。
2.冻害的类别。冻害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类方法,但是,一般在农业气象灾害中是按作物名称来划分的。例如,冬小麦冻害、柑橘冻害、甘蔗冻害等。有的是按天气现象来分类。例如,大风降温、大雪(或暴雪)、暴风雪、冻雨、积冰等。形成冻害的主要因素是强烈降温,而大雪、冻雨等天气加重冻害的危害。一般说来严重的冻害往往是强降温、大雪、冻雨等天气综合影响的结果。所以本节从冻害的总体进行分析,不按分类论述。
(二)我国冻害的地理分布
我国冻害的分布十分广泛,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但从各地冻害发生的频率和造成的损失情况来看,多发生在以下地区。
1.北方冬麦区,包括华北(即黄、淮海地区)地区和新疆的冬麦区。华北地区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该区由于冬季雪少,土壤干旱。1—2月当强冷空气入侵使最低温度降至—15℃,甚至-20℃以下时,常常造成大范围越冬小麦受冻而死亡、减产。1980年河北省因小麦遭受严重冻害致使夏粮减产25亿公斤。根据研究分析,本区北部冻害年发生频率为20%左右,即平均5年左右发生一次。南部冻害发生频次少,主要受春霜冻危害。另外,新疆北部冬麦区也是发生冻害较多的地区。该区常年小麦受冻面积占全疆播种面积的6%—8%。1961—1983年较重冻害发生6次,平均4年一遇,严重冻害年如1968、1975、1982年因冻害死苗毁种面积达20%以上。近十多年来由于北方连续出现暖冬,冻害发生次数少、而且受冻程度轻。
2.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苏、皖两省南部及沪、浙、赣、鄂、湘。本区一般霜期在11月至次年3月(有时到4月上旬),各地迟早有些差异。一般霜冻初日是北早南迟;终日是南早北迟。该区冻害主要发生在12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一般严重冻害多发生在1—2月份。根据1953—1990年的统计,本区发生冻害次数为20—28次,沿江发生频次多达24—28次,平均1—2年发生一次;在近38年中发生了三次严重冻害,即1955年,1969年,1977年。1977年1月25—30日,由于受寒潮影响,沿江地区出现了-9℃~-15℃的低温,汉口最低温度达到-18℃,为历史罕见。在降温过程中,伴有大雪、冰冻及重霜冻天气,使交通、通讯、输电线路中断,造成一些工厂停产。油菜死苗50%,柑橘受冻50%—90%,有的被冻死,造成严重减产。
本文标题:冻害-寒潮与冷冻灾害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aihai/1041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aihai/10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