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位理论与空间选择
地理空间的场效应,引出了(在一个平面上)地理事实分布的实际不均衡。这种实际上的不均衡,反过来又必然对人们的经济活动与生产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于是,在一切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中,人们的空间选择行为几乎成为一种本能,牢牢地融合在宏观的经济决策与社会管理当中。不难想象,在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凡是牵涉到区域开发、经济规划、生产布局、线路选择等问题时,无一例外地总是离不开空间选择这种基本的考虑。
在地理空间的选择中,首先应提及区位学说。从其提出到现在,虽然已经历了150余年的历史,但它的理论价值仍具生动的表现,内容也得到不断丰富,成为人类空间选择行为的一项重大总结,也是现在进行空间布局的基本依据。
区位理论大部分属于3位德国地理学家:杜能、韦伯及克瑞斯泰勒的共同贡献。其后,更多的地理学家对该理论的发展,补正和丰富做出了贡献,使其越来越成为解释地理空间选择的得力工具。
在地理区位理论的创建者中,杜能特别关注的是农业土地利用模型;韦伯的成就主要表现于工业区位理论;而克瑞斯泰勒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聚落模型以及城镇分布的等级系列诸方面。由他们的这些研究成果所共同支持的经典区位理论,可以有所选择地用于不同的经济活动(例如农业活动、工业活动、城镇商业活动、空间配置活动等),即在确定的目标函数和最优考虑的原则下,利用地理空间的土地,规划生产活动的空间配置,确定相应的空间最佳位置,并以此获得尽可能好的经济效益。
杜能(JohannHeinrichvonThünen,1783~1850年)于1826年发表了经典著作《孤立国》。其基本内容涉及了农业土地利用模型的研究,这也是农业区位理论的首次系统表达。他的研究成果是根据在德国靠近罗斯托克的地方,在他自己的不动产上所进行的长期观测和钻研而获得的。杜能在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一个农业区位的理论范式。从《孤立国》的发表一直到现在,尽管已经经历了相当多年的时间,世界上的农业生产状况也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在某些方面是根本性的变革,再加上对地球表面各类地理因素的了解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杜能理论模式的核心部分和表述该模型的基本概念,仍然是地理学研究者们所遵奉的基本理论之一。且在经过热烈的争辩以及区位论者们的严格检验之后,最终确认了这个理论的客观性,其基本结论不仅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理位置上,而且在从单一的农业单位到整个国家规模的范围之内,均证明为正确的。
我们首先来考察杜能的原始模型(参看图15—2a)。在他的初始模型中,他提出了如下条件:
(1)研究地区应当位于单一的、均匀的土地上。这块土地上的腹地中心,有一个孤立的与世隔绝的城镇。要求在这个所定义的二维空间上,每一处的地形、肥力以及因此而致的生产成本和运输的单位成本,均是相等的。
(2)被设定的城镇,专营这片土地上的全部农业剩余产品,并且为这个二维空间上的唯一交换市场。
(3)在获取最大利润的刺激下,种植业主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随时准备修正他们的收获量,即调整他们所经营土地的产出结果。
(4)只具备唯一的运输模式,其成本由农民独立负担,且规定成本正比于生产地到城市市场中心的距离。
(5)种植业主们具有相同的技术素养,在随时调整他们的土地利用类型或决定其生产方向时,不会遇到任何决策上或技术上的困难。
在承认上述条件后,杜能断定,必将会围绕着市场中心形成一个连续系列的同心圆带,在每个同心圆带内,都具有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按照杜能的原始模型,这些环绕着城市中心的圈层带依次向外分别为:
(1)集约化的供应城市的蔬菜和乳品带(intensive market-gardening and dairying zone):由于普遍的城镇需求和高价值的商品性,蔬菜和乳品的生产必须十分接近市场,以减少它们本身所具的易损性和易腐烂性所招致的成本损失。
本文标题:区位理论与空间选择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lilun/741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lilun/7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