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经济地理学导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经济地理学导论 > 工业部门结构与布局(5)

工业部门结构与布局(5)

时间:2011-02-07 14:03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四、高科技工业和农村工业

由于各个工业部门和行业所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同时本书又受篇幅的限制,其他工业部门不可能一一列举。但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高技术工业和农村工业,它们也都分别包含开采、加工、制造业,由于从整体上与前述工业部门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它们的布局也各具特色。从一定意义上讲,高技术工业是传统工业改造和发展的先导,农村工业是城市工业(因绝大部分分布在设镇建制以上的城市)的延伸和普及。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彼此交融,是世界各国也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发展过程。兹分述如下:

(一)高技术工业

高技术工业不同于传统工业,它的“高”主要体现在:①从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高;②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和发展的投资比例高。可见高技术工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有时也称为尖端技术工业(尖端工业)或新兴技术工业(新兴工业),其实所谓尖端工业是指在技术系列结构中处于顶端或最前列的工业;所谓新兴工业是指出现时间较短且具有新兴特征的工业。总之,和高技术工业的称谓一样,都相对于传统工业,核心是技术处于高、尖端、新兴阶段,属于知识、技术、资金密集型工业。

高技术工业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①高增值性。高技术本质上是全新的先进技术,可以大幅度增加产品功能、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②高渗透性。如采用电脑和微电子技术,可改变传统技术的原有形式,形成高技术和传统技术相互结合的复合技术,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及产品质量;③高竞争性。舆论认为下一世纪世界大国排列名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的成就和优势;④高智力。高技术工业是科技发展的结晶,是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集中了最精英的技术人才于企业之中。此外,高科技工业还有高投资、高风险等特征。

因此,与传统工业区位注重资源、原料地、燃料地以及消费地等不同,高技术工业区位着眼于高技术(科研院校)集聚区,那里信息灵、交通方便、环境幽静,许多高技术工业区就在传统工业中科技密集的加工制造业区域和科研高校的新技术研究开发的集聚区,推陈出新脱颖而出。这样,看不到由传统工业区位转换为新兴工业区位必然有着量和质的变化;但是两者也存在着因缘联系。

高技术工业基本包括新能源和新材料生产的原材料工业和包括电子计算机、机器人等制造的电子工业在内的制造业两大部门(高技术工业当然也包括技术复杂的开采工业)。

新能源包括核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氢、燃料电池等多种能源,其中大多都是再生能源,或很少受地区限制,也没有运输问题,甚至也很少或没有污染问题。核能是未来能源的重要支柱,因为核燃料便于存贮和运输,它能廉价地运送到世界的任何地方。太阳能是理想的持久性能源,目前太阳能的开发技术正处于突破的边缘。

与传统工业相似,新材料工业也是高技术工业的制造业和各项高技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新材料包括新型金属材料和合金材料、聚合物材料、新型陶瓷材料、复合材料、光纤材料等。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具有高功能化、超高性能化、复合化和智能化等特色。如非晶态金属的抗磨性,形状记忆金属的超弹性,聚合物材料的耐腐蚀性,精细陶瓷的耐高温、抗辐射性,复合材料集中多种材料的综合性能等。

电子工业是高技术工业的重要制造业部门和行业,电子计算机是其主要产品之一。电子计算机(电脑)是用电子元件及其组合,模拟人的思维和神经系统的新型机器。它具有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自动控制、智能模拟等特殊功能。目前,电子计算机已向第五代人工智能机的方向发展。微型机的问世,成为计算机的第二次革命,它的出现使电子计算机跨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并将产生深远影响。装有电子计算机的机器人,可用在人所不能适应的环境下代替人工作。即将进入第四阶段研制的可移动多用途机器人一旦问世,可以代替人做许多工作。

高技术工业集聚区称高技术园区,包括科学园、科学公园、科学城、科学工业园、科研工业园、电子村研究园、技术园、技术创新中心、高技术密集区、高技术开发区、高技术工业园、高技术工业带、高科技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军用技术科研生产基地、头脑都市、硅谷、硅原、硅岛等,形式多样,各国情况各异。现在全世界已建立400多个,较有影响的如美国的加州的硅谷(也是世界第一个,创建于1951年)、128号公路工业区,日本的筑波科学城、九州硅岛,英国的剑桥科学公园,法国的索·安蒂波利斯科学公园,前苏联的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等。我国最早最大的高技术工业集聚区是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试验区(中关村电子一条街)。

(二)农村工业

就我国而言,前述位于设镇建制以上城市(包括建制镇)的工业属城市工业,这里所讲的农村工业则是指镇建制以下的工业,即乡镇工业。农村工业既是农村产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全国完整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农村工业在农业发展和农村各方面的建设中,尤其是在加强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活跃农村经济,加速农业现代化等发挥重要作用;农村工业与城市大工业是互补互促的关系,可使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工业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农村工业不限于为农业农村服务,也不限于为城市大工业服务,农村工业特别是生产名、优、特产品的部门,为扩大出口创汇,参与国际分工等也大有作为。

农村工业因所处区位的不同,而有不同地域类型:①城郊(工矿区毗邻)型。一般说这是农村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城郊型农村工业因靠近城市和大工业,区位优越,是农村工业发展最有生命力的部分;②外向型。地处与沿海港口、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开放区和内陆边境口岸等毗邻地区的农村工业,区位得天独厚,不仅与当地城市和大工业有着密切联系,而且也深受这些外向型城市和大工业的影响,逐步形成外向型农村工业地域类型;③普通农区、林区、牧区、渔区型。比起前两种类型,更应体现农村工业特点,即在为农业和农村服务上大作文章,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繁荣农村市场,改善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乡镇建设,加速农业现代化。要围绕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发展农村工业;④偏远型。偏远地区因交通等基础设施差,应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资源开采),就地加工,活跃当地经济,积极创造条件,逐渐提高和扩大。

随着经济技术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工业必将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简到繁,成为繁荣农村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振兴国家和地区工业,完善整个工业结构的大有发展前途的工业 部门。

五、工业部门(行业)结构的内在联系

前述许多工业部门和行业并非杂乱无章、孤立地存在,它们是按着一定质和量的内在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体。事实表明,工业部门结构(行业)协调,效益就比较好,否则结构失衡,将连锁反映导致一系列问题,甚至恶性循环。应当指出,工业部门结构如何,既受工业自身发展规律制约,又无不打上国情、区情的烙印,也和地理(自然、人文)环境条件关系密切。现就几个主要关系论述如下:

(一)消费资料生产和生产资料生产的关系

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甲)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第二部类(乙)是消费资料的生产,两者关系也就是农、轻、重关系,就工业来说就是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关系。由于轻、重工业的地位、特点和作用不同,所处时间、地点不同,轻、重工业的关系,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固定模式。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实际出发,为维护主权独立、经济繁荣、国家安全和改善人民生活,为建立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必须正确处理轻、重关系,保持合理比例关系。

(二)开采工业和加工工业的关系

开采工业为加工工业(含原材料工业和制造业)提供能源(一次能源)和原料,是加工工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开采工业和加工工业之间必须保持合理比例关系。开采工业同本国自然资源密不可分,虽然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等,许多国家仍十分重视开采工业的发展,从而满足加工工业的发展需要。但是,在国际市场货源和价格以及环境等条件允许下适当进口,属正常的国际间的互通有无,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行的。

(三)原材料工业和制造业的关系

原材料工业和开采工业同属基础工业。顾名思义,没有基础工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必将是无米之炊。冶金、化工、建材、森工等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制造业的发展。与前述开采工业相似,虽然原材料工业建设也有投资大、周期长等问题,许多国家仍十分重视发展原材料工业,以提高自给率。同样,为弥补本国原材料工业的不足,适当组织进口也是必要的。那种过分依赖和盲目进口,甚至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是不可取的。

(四)能源工业和耗能工业的关系

能源短缺问题举世瞩目。能源短缺造成设备开工不足,这是极大浪费。能源工业分属开采工业和原材料工业,它们投资大,建设周期又长,必须花大气力,使其名副其实成为先行工业。还要处理好能源生产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问题,使之比例协调。能源工业的基础如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同时又是化工原料,也需要协调。正确处理能源工业和耗能工业关系,对能源工业来说是开源,而对耗能工业则是节流,两者必须兼顾。

(五)高技术工业和传统工业的关系

高技术是人类智慧的最新结晶,高技术工业是整个工业的带头产业。因此,高技术工业的发展举世瞩目。工业发达国家的高技术工业日新月异,发展中国家也急起直追。我国高技术工业起步虽较晚,但是发展势头非常喜人。无论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还是电子工业计算机、机器人的研制,都取得了显著成就。高技术工业的崛起,可以大大缩短甚至跨过某些传统工业的发展阶段,迎接这一挑战和机遇,建立和加速发展高技术工业。同时必须充分利用高技术工业成果改造和强化传统产业,使传统工业焕发青春。因此,在这传统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并存的时代,兼顾两者关系的工业布局工作,更加繁重,更加复杂。

上述工业部门结构的内在联系,仅仅勾画出一个基本框架,但工业部门结构因时因地而异,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通用模式。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来优化各地区的工业结构。


  本文标题:工业部门结构与布局(5)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ngdao/2446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ngdao/24462.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工业部门结构与布局(5)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工业部门结构与布局(5)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