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教育技术培训教程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 > 教学实施计划设计-研习教学实施案例(3)

教学实施计划设计-研习教学实施案例(3)

时间:2010-12-18 07:51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课 题

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知识与能力:

   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辨认坡度陡缓。

过程与方法:

 1 、利用模型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2 、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坡度的陡缓。

态度、情感、价值观:

   通过学习绘图方法和参与实践活动,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

教 学

重 点

1 、利用自制模型绘制等高线山脉地形图。

2 、利用自制模型学会在等高线地图上根据等高线疏密辨认坡度陡缓。

教 学

难 点

利用自制模型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教 学

方 法

操作体验式

教 具

·视频录像

·模型及对应等高线地形图

·一个圆形的容器( 边上有老师贴的刻度)

·一个圆形玻璃盖

·一张透明胶片

·一块橡皮泥

·透明胶条

·一只油性笔

·一瓶彩色水

·塑料垫板

 

 

 

 

  

 

 

教   学   过   程

时间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

 

 

 

 

 

30 ″ 2

 

1

 

1

3

 

  

 

 

 

1

 

 

 

 

 

 

5

 

  

 

1

 

2

1

 

 

 

 

25

 

 

 

 

 

 10

 

 

 

 

 

 

 

 

 

 

 

 

提问 :我先做一个小调查,谁爬过香山鬼见愁?

香山鬼见愁属于什么地形类型?

提示 :下面播放一段有关山地地形的录像,请同学注意观察,试着描述一下这种地形的特征。

视频演播 :山脉录像,

讲解 :人们如何在平面图上来表示山地高低起伏的形态特征呢?

展示 :模型和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

提问 :这就是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你自己能否也制作一个地形模型,根据模型绘制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呢?

请同学们自己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哪些材料制作一座山的模型,并怎样根据这个模型绘出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

板书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提供器材 :桌上是老师给同学准备的材料。

·一个圆形的容器( 边上有老师帖的刻度)

·一个圆形玻璃盖

·一张透明胶片

·一块橡皮泥

·透明胶条

·一只油性笔

·两瓶彩色水

·塑料垫板

要求

根据老师给出的材料,设计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步骤。 ( 要充分 )

承转 :同学设计的操作步骤很合理,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根据同学的设计思路,老师归纳出以下几个步骤,请同学按以下的步骤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电脑显示 :实验操作步骤内容及活动要求

分发 :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报告

提示 :两章的内容:

一张是:操作步骤、思考题、活动要求、汇报内容

另一张是:实验报告,

同学要认真看,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第一步,先制作山的模型。

第二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第三步,填写实验报告,

第四步;小组汇报。

实验操作步骤内容:

活动要求:

1 、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人人参与。

2 、               认真仔细按实验步骤操作。

3 、   时间要求 25 分钟

 

指导 :教师巡视指导,回答学生问题。

 

思考题:

①等高线地图是如何反映模型的造型特点的?(模型上的陡坡、缓坡、山脊、山谷在等高线图上的反映有什么不同)?

 

 

 

②有些线靠的很紧,为什么?

③什么是等高距?你所画的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是多少?如果在每个数字后面加 4 个 0 ,其等高距是多少?

④每次添加的不是 一厘米深的水,而是半厘米深的水,情况会怎样?

  ⑤思考有没有其他方法能够将立体事物用平面的地图表示出来

小组汇报

  1 、各小组派两名同学 , 展示小组作品 ( 把绘制的等高线图放在实物投影上 ) 。一名同学手托作品 ( 模型 ) ,另一名同学指图和模型对照说明自己小组绘制的等高线地图是如何反映模型的造型特点的。

2 、谈一谈实验体会。

3 、其他组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向该组提出问题,该组同学解答。

小结

通过同学自己的实验探究活动学会了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并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高低起伏,坡度陡缓。通过实验操作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

  略

 

山地

 

高耸、陡峭,起伏大,有的起伏和缓。海拔高。

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言)

 

 

 

 

 

 

 

 

 

 

 

小组讨论:说出操作步骤设计思路。

 

 

 

 

 

 

 

 

 

 

 

 

 

 

 

小组配合活动开始制作山的模型,并按要求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填写实验报告

 

 

 

 

讨论

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

等高线稀疏,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表示山谷,向海拔低处弯曲表示山脊,多条等高线重合表示断崖,

坡陡

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1 厘米 ;

100 米

 

等高距小一半

 

剖面图

 

小组代表展示,陈述

直观

 


  本文标题:教学实施计划设计-研习教学实施案例(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aoji/2209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aoji/2209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教学实施计划设计-研习教学实施案例(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教学实施计划设计-研习教学实施案例(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