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表现和现状。
2.通过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图文资料和人口、经济、社会等人文地理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土地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3.依据资料说出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4.通过学习,形成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5.认识我国荒漠化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建立人地协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说出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
通过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学习,形成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读《中国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说出中国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新课学习: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的概念、表现及现状
读书P16,说出荒漠化发生地区、本质、成因、表现及类型、现状。
注意:
区别荒漠和荒漠化:荒漠是一种景观。荒漠化是演化成荒漠景观的过程。
区别沙漠化和荒漠化:沙漠化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简单地说,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形成荒漠或类似荒漠的过程;而沙漠化是指单纯在干旱地区由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
区别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和红色荒漠化。
读《世界生态破坏》图,认识荒漠化现状严重危害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国尤为突出。
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一)西北地区区域地理特征
读书P16图2.1《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分析
(1)西北地区的位置有何特征? 包括哪些省区?
(2)西北地区有哪些地形区?以什么地形为主?
(3)从位置和地形上分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原因。
1.位置和范围
位置特点:深居内陆。
从行政区划看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从地形区看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2. 地形特点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位置、地形的影响
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很少受海洋水汽影响,再加上周边高大山地特别是隆起的青藏高原,进一步阻隔了水汽的进入,干旱就成为了这一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并且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干旱是其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影响到其他环境特征。
4.西北地区区域特征──干旱特征下的地理环境
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日照强烈、风力强盛。
②河流:多内流河、河流稀少、发育差。
③地貌:风蚀和风积地貌广布。
④植被:草原、荒漠为主,东西差异明显。
⑤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少,贫瘠。
读书P17图2.2“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据图分析:
(1)西北地区的突出景观特色?造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更替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自然地域分异的什么规律?
(2)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从海洋带来的水汽越来越少,降水越来越少。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2)该区东部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天然降水基本能满足牧草的生长,所以农业生产以草原畜牧业为主;西部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甚至是50毫米以下,只能依靠高山冰雪融水灌溉,发展绿洲农牧业。
⑥人类活动──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
读书P17图2.2“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据图分析:
(3)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区域最容易发生土地荒漠化? 为什么?
参考答案
(3)荒漠草原。 生态环境脆弱。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物质基础: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动力因素: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主要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练习:完成课件框架图练习
──自然原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人类活动加速加剧这一过程,对现在荒漠化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读框图,分析归纳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2.人为原因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总结:
第二课时
新课引入:上节学习了解到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干旱的自然环境为荒漠化创造条件,人口激增,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等行为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加速加剧荒漠化过程。人类活动影响荒漠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读书P18图2.4“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据图分析以下问题:
(1)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人们在干旱区过度樵采的原因是什么?
(3)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为什么会导致土地荒漠化?
参考答案:
(1)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2)在缺乏能源的地区,人们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
(3)过度放牧或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沙质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土地弃耕,废弃耕地植被恢复困难,继续遭受风蚀而变成流沙地。
小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读图“塔里木盆地南缘古绿洲的分布”分析,现代绿洲和废弃绿洲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参考答案:植被生长衰退,导致荒漠化。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利用不当。
同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开垦,加上不合理灌溉,还会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
读书P19 图2.6井的密度及其分布对牧场的影响,据图填写下表:
参考答案:
小结:水资源利用不当,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思考:人为因素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对我们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人为因素对荒漠化的产生和发展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应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规范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读书P22第一、二段,说出荒漠化危害、防治内容、原则及防治重点。
1.荒漠化危害:
2.防治内容、原则、防治重点:
3.荒漠化防治措施──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整治
(1)合理利用水资源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读书P22 图2.11植物固沙 书P23 图2.12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据图探究以下问题:
(1)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2)防治荒漠化为什么优先选择梭梭、柠条、沙拐枣等固沙植物?
(3)草方格沙障为何能阻挡荒漠化的推进?
参考答案:
(1)恢复自然植被。
(2)这些固沙植物属于灌木丛,贴近地面,有利于降低风速,固定表层沙丘;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地表深层的地下水,易于成活,且能固定沙丘。
(3)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涉及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面积40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42%。发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对防治荒漠化起到积极作用。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注意:不同的区域荒漠化的成因有所不同,所采用的治理措施也有所不同。
读书P24阅读“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思考:
(1)前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主要方向?
(2)根据所学知识,苏联的对策与措施可以被我国的哪些地区所借鉴?
参考答案:
(1)将所列四项保护措施逐条进行分析归纳,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的内容,就是其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方向──“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
(2)苏联的“垦荒地区”的环境特征是干旱、大风、风沙大,防治措施是“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那它将适用于具有同样环境特征的我国西北地区。当然,一些措施同样可以适用于我国的南方地区甚至海南岛的西部地区。
总结:以西北地区为例,形成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表现和现状。
2.通过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图文资料和人口、经济、社会等人文地理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土地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3.依据资料说出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4.通过学习,形成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5.认识我国荒漠化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建立人地协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说出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
通过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学习,形成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读《中国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说出中国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新课学习: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的概念、表现及现状
读书P16,说出荒漠化发生地区、本质、成因、表现及类型、现状。
注意:
区别荒漠和荒漠化:荒漠是一种景观。荒漠化是演化成荒漠景观的过程。
区别沙漠化和荒漠化:沙漠化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简单地说,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形成荒漠或类似荒漠的过程;而沙漠化是指单纯在干旱地区由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
区别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和红色荒漠化。
读《世界生态破坏》图,认识荒漠化现状严重危害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国尤为突出。
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一)西北地区区域地理特征
读书P16图2.1《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分析
(1)西北地区的位置有何特征? 包括哪些省区?
(2)西北地区有哪些地形区?以什么地形为主?
(3)从位置和地形上分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原因。
1.位置和范围
位置特点:深居内陆。
从行政区划看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从地形区看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2. 地形特点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区域 | 西部 | 贺兰山 | 东部 |
地形 | 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 | 高原 | |
特征 | 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新疆常被描述为“三山夹两盆” | 辽阔坦荡 | |
地形区 | 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 | 内蒙古高原 |
3.位置、地形的影响
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很少受海洋水汽影响,再加上周边高大山地特别是隆起的青藏高原,进一步阻隔了水汽的进入,干旱就成为了这一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并且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干旱是其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影响到其他环境特征。
4.西北地区区域特征──干旱特征下的地理环境
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日照强烈、风力强盛。
②河流:多内流河、河流稀少、发育差。
③地貌:风蚀和风积地貌广布。
④植被:草原、荒漠为主,东西差异明显。
⑤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少,贫瘠。
读书P17图2.2“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据图分析:
(1)西北地区的突出景观特色?造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更替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自然地域分异的什么规律?
(2)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从海洋带来的水汽越来越少,降水越来越少。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2)该区东部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天然降水基本能满足牧草的生长,所以农业生产以草原畜牧业为主;西部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甚至是50毫米以下,只能依靠高山冰雪融水灌溉,发展绿洲农牧业。
⑥人类活动──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
读书P17图2.2“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据图分析:
(3)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区域最容易发生土地荒漠化? 为什么?
参考答案
(3)荒漠草原。 生态环境脆弱。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物质基础: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动力因素: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主要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练习:完成课件框架图练习
──自然原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人类活动加速加剧这一过程,对现在荒漠化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读框图,分析归纳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2.人为原因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总结:
第二课时
新课引入:上节学习了解到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干旱的自然环境为荒漠化创造条件,人口激增,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等行为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加速加剧荒漠化过程。人类活动影响荒漠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读书P18图2.4“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据图分析以下问题:
(1)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人们在干旱区过度樵采的原因是什么?
(3)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为什么会导致土地荒漠化?
参考答案:
(1)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2)在缺乏能源的地区,人们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
(3)过度放牧或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沙质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土地弃耕,废弃耕地植被恢复困难,继续遭受风蚀而变成流沙地。
小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人为因素 | 典型地区 | 主要危害 |
过度樵采 | 能源缺乏地区 | 植被遭到破坏 |
过度放牧 | 半干旱草原牧区,干旱绿洲边缘 |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
过度开垦 | 农恳区周围及荒漠绿洲 | 使土壤风蚀沙化及次生盐渍化 |
读图“塔里木盆地南缘古绿洲的分布”分析,现代绿洲和废弃绿洲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参考答案:植被生长衰退,导致荒漠化。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利用不当。
同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开垦,加上不合理灌溉,还会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
读书P19 图2.6井的密度及其分布对牧场的影响,据图填写下表:
图示 项目 |
a图 | b图 |
水井数目 | ||
荒漠化土地特征 | ||
牧场特征 | ||
荒漠化的成因 |
参考答案:
图示 项目 |
a图 | b图 |
水井数目 | 少(4口) | 多(7口) |
荒漠化土地特征 | 分散,呈斑点状,以水井为中心呈圆形 | 集中连片 |
牧场特征 | 以井为中心的裸地之间还有大片正常的牧场 | 导致整个牧场毁灭 |
荒漠化的成因 | 水井周围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的地面 |
小结:水资源利用不当,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思考:人为因素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对我们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人为因素对荒漠化的产生和发展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应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规范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读书P22第一、二段,说出荒漠化危害、防治内容、原则及防治重点。
1.荒漠化危害:
2.防治内容、原则、防治重点:
3.荒漠化防治措施──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整治
(1)合理利用水资源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读书P22 图2.11植物固沙 书P23 图2.12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据图探究以下问题:
(1)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2)防治荒漠化为什么优先选择梭梭、柠条、沙拐枣等固沙植物?
(3)草方格沙障为何能阻挡荒漠化的推进?
参考答案:
(1)恢复自然植被。
(2)这些固沙植物属于灌木丛,贴近地面,有利于降低风速,固定表层沙丘;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地表深层的地下水,易于成活,且能固定沙丘。
(3)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涉及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面积40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42%。发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对防治荒漠化起到积极作用。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注意:不同的区域荒漠化的成因有所不同,所采用的治理措施也有所不同。
读书P24阅读“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思考:
(1)前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主要方向?
(2)根据所学知识,苏联的对策与措施可以被我国的哪些地区所借鉴?
参考答案:
(1)将所列四项保护措施逐条进行分析归纳,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的内容,就是其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方向──“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
(2)苏联的“垦荒地区”的环境特征是干旱、大风、风沙大,防治措施是“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那它将适用于具有同样环境特征的我国西北地区。当然,一些措施同样可以适用于我国的南方地区甚至海南岛的西部地区。
总结:以西北地区为例,形成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本文标题:土地荒漠化教学设计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sheji/5635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sheji/56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