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在湖南省桃源县城西南15公里水溪附近,是湖南省著名风景区、桃花源面临沅水、背倚群山,境内有古树修竹、寿藤异草、清泉小溪、石阶曲径、亭台碑碣,仿佛仙境一般。
桃花源因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得名。陶渊明曾作过参军、县令等小宫,因对当时黑暗政治不满,辞官过起隐居生活。他写的散文《桃花源记》脍炙人口,文中用虚构的方法,描写了一个理想中的“世外桃园”。
《桃花源记》问世100多年后,有人发现在如今桃花源这个地方,山川风物与陶渊明笔下所描写的十分相似,便把这里叫作“桃花源”。其所在的县也就被称为桃源县。唐时,桃花源已建有寺庙楼阁,宋以后组成了从沅江畔到桃花源山的建筑群。但元明时被火所毁。清光绪年间重修了渊明祠,沿山布置亭阁,按陶渊明诗文命名。以后又历经修茸。现在源内有气宇轩昂的石牌坊、清澈明净的桃花溪、茂密的桃花林、历代碑廊、方竹亭、菊圃、遇仙桥、水源亭、桃花潭、秦人古洞、千丘田、豁然轩、御碑亭、千丘池、高举阁、桃花观、寻契亭、既出亭和集贤祠等名胜。唐代刘禹锡题、明代赵贤书写的“桃源佳致”石碑立于桃花源入口处。
桃花源的白色牌坊建筑古色古香,上写“桃花源”3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大门两边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进入桃花源,道路两旁是一片桃花林。每年春天,桃花盛开,粉红色、紫红色的桃花象红云铺满天际,艳丽妖娆。
方竹亭是明代修建的八角形小亭,因周围盛产方竹而得名。经方竹亭,过遇仙桥,到桃花潭边,可见石壁上有个小洞,上刻“秦人古洞”4字,据传《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就是从这个洞口进入“世外桃源”的。出洞口,豁然开朗,有田有树有池塘,一派宁静幽雅的田园风光,使人流连忘返。
集贤词始建于唐。原名靖节祠,立有不为五斗折腰而辞官归隐的陶渊明塑像。明代,为纪念陶渊明、韩愈、王安石、苏轼等文人贤哲,改名为集贤祠。祠内壁上刻有清人所书《公桃花源记》。
桃花观原为一座古庙,建于唐代,名大士堂,清光绪年间改为道观。现在的殿堂为1914年重建。大门两侧书写着“秦时明月,洞口桃花”的对联。殿内石柱和墙壁上,到处悬挂或镌刻着吟咏桃花源的对联和诗文。
近几年,在桃花源风景名胜区又新建了八仙亭、秦人古道、天宁碑院、悠然园、桃川宫,以及具有现代色彩的斗鸡场、射击场等景点。每年3月,中国常德桃花源游园会在这里举行,桃花盛开,春意盎然的桃花吸引着众多游人和访古者。
本文标题:桃花源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zgly/hunan/26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zgly/hunan/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