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台又名伯牙台、碎琴台。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音乐家俞伯牙擅长弹琴,技艺高超,作有“水仙操”、“高山流水”等名曲。他弹琴时,就连吃草的马也停止进食而仰起了脖子,一个中秋之夜,俞伯牙泊舟汉阳,面对皓月即兴抚琴,只见一樵夫打扮的人正在聆听。这人就是汉阳钟家庄的名士钟子期;伯牙抚琴,意在高山,子期就说:“美哉!峨峨乎若泰山。”伯牙抚琴,志在流水,子期又说:“美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大喜,连声惊叹:“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于是二人结为挚友,并约定来年中秋再会。谁知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再游汉阳时,钟子期已因病而亡,伯牙悲痛欲绝。他在子期墓前哭奏一曲“高山流水”,以悼知己。之后,遂割断琴弦,摔碎瑶琴,从此终身不再弹奏。这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古琴台就是伯牙鼓琴、子期听琴、伯牙碎琴之处。古琴台所在山丘就叫碎琴山,琴台附近的钟家村如今已成为繁华的闹市区。
琴台建于何时,其说不一。据记载北宋时已有之。南北朝时梁简文帝就曾写有《登琴台》一诗。明万历年间,曾对琴台进行大规模修建。今日古琴台占地1公顷,有绿地假山、水池花坛、亭台廊馆,朴素典雅,自成院落。绿色琉璃大门上,额书“古琴台”三字。院内“印心石屋”别具特色。在琴台碑廊内,保存有“汉上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等珍贵石碑。其中清代书法家宋湘的《琴台题壁诗》最为奇绝。宋湘为清代湖北督粮道台,他在1821年深秋游琴台时诗兴大发,欲题诗却未带纸笔,只得用竹叶蘸墨在壁上一挥而就,故称“竹叶书”。其碑文、书法和携刻均属上乘。
过碑廊,一栋单檐歇山顶式加抱厦的殿堂巍然矗立,四周回廊,朱棂画栋,富丽堂皇。檐下悬有宋湘所书“高山流水”的匾额。堂前汉白玉方台上立有一块石碑,高两米,正面刻书“琴台”两个金字,背刻《琴台简介》。这便是俞伯牙鼓琴之处。石台四周围栏上刻有“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浮雕。几年前新落成的一座“俞伯牙抚琴遇知音”的雕塑,以现代雕塑的表现手法,生动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的古老故事。
“人以文传,地以人传”,古琴台已中外闻名,而“高山流水”也成为友谊深厚的象征,知音成为心心相印的朋友的代名词。
本文标题:古琴台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zgly/hubei/77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zgly/hubei/771.html